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半岛电视台进驻美国疑问重重 政府或曾私下撮合(2)

2013年01月16日 11:2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不排除两国政府私下“撮合”

  尽管迷雾重重,但半岛电视台突然宣布收购美国潮流电视台一事仍颇博媒体眼球。分析人士认为,“半岛”收购潮流电视台并非贸然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行为。

  首先,半岛电视台台长艾哈迈德·本·贾希姆·阿勒萨尼意欲建功。艾哈迈德是2011年9月20日被任命为半岛电视台台长的,这位来自卡塔尔王室家族的新台长在入主半岛电视台前从未涉足新闻领域,而他的前任巴勒斯坦人汉法尔则是从记者、首席记者等层层干起并官至台长的。因此,艾哈迈德欲将半岛电视台的业务在美国有较大发展,使自己接手后的“半岛”实现令人瞠目一跃,以树立自己的领导声望与权威。

  其次,收视率不容乐观也促使半岛电视台开拓美国新闻市场。在针对阿拉伯国家变革尤其是对叙利亚问题的报道中,半岛电视台没有了昔日的运气与骨气,已成为卡塔尔政府的发声器。该电视台在阿拉伯世界动荡的大势中,配合政府政策,迎合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口味,最终导致在阿拉伯国家的收视率下滑。为寻求发展,半岛电视台需要在阿拉伯世界之外培养新的观众群。

  另外,半岛电视台以雄厚的资金实力为后盾,通过收购潮流电视台,扩大在美国的影响力,进而向其他西方国家辐射。半岛电视台出巨资收购潮流电视台,所看重的就是这个比较前卫的电视台所拥有的6000万家美国有线用户,这个庞大的观众群体足可以成为半岛台在美国的重要支撑,开展与CNN等知名媒体竞争。

  不仅如此,此次交易不排除美国和卡塔尔两国政府私下“撮合”这场收购交易的可能。一方面,据媒体披露,自阿拉伯世界发生动荡以来,美国白宫官员以及议会议员一直将半岛电视台作为了解阿拉伯国家最新动态重要的渠道之一;另一方面,在阿拉伯世界变革中,无论是利比亚战事,还是叙利亚问题,都能看到卡塔尔上蹿下跳的影子。虽着实体会了一把“大国”的感受,但卡塔尔的雄心并不局限于此,它更希望凭借与美国政府层面上的良好关系,将卡塔尔的声音传至美国全境。

  随时可能因某种原因“被修理”

  半岛电视台收购“潮流”后,是届时如愿击败当地新闻媒体竞争对手,还是将一个烫手的山芋握在掌中?业内人士对“半岛美国”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半岛电视台收购潮流电视台之所以颇引人关注,并不是由于“潮流”的知名度和规模,而是因为它是美国的电视台,更重要的是由美国前副总统所创建。实际上,潮流电视台不仅规模不大,且收视率也已呈大幅下降趋势。统计显示,该台自己的固定收视观众数量每天仅为4.2万人。作为以迎合美国中青年口味为宗旨的潮流电视台,尚且留不住观众,以阿拉伯人理念为出发点的“半岛”恐怕更难拉回美国观众。

  更为糟糕的是,潮流电视台赖以节目落地的经营合作伙伴时代华纳闭路电视公司在获知“半岛”收购“潮流”的消息后,立刻终止了与“潮流”的合作,这意味着原来潮流电视台经过时代华纳闭路电视公司发展的观众群体,不能收看“半岛美国”的节目,这些观众自然流失了。

  与此同时,美国观众对半岛电视台的认可程度受到质疑。美国新闻分析人士赛图瓦·菲舍库法说,美国观众其实对半岛电视台的节目没有关注的激情,因为半岛电视台是卡塔尔的,而卡塔尔又是一个阿拉伯国家,在美国观众的脑海里,那是一个不具有客观报道的角落。

  由此看来,半岛电视台短期内在美国成功招揽到大量固定的观众群,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因为“半岛”无论如何不会蜕变为抛弃阿拉伯传统观念和伊斯兰教理念的西方电视台,其在美国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是可以想见的。

  另外,半岛电视台在美国的存在受美国政府对阿拉伯世界关注程度的制约。美国政府目前需要各方面的讯息,以了解阿拉伯国家的大变革,而半岛电视台的报道口径完全符合美国政府的口味,美国政府才对具有阿拉伯和伊斯兰教色彩的半岛电视台的进入持赞许态度,一旦美国政府的关注点转到别处,半岛电视台的可利用价值顿失,“半岛”届时所面对的恐怕不仅是收视率的问题,还可能随时因某种理由“被修理”。(记者 杨元勇)

【编辑:李雨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