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英媒:北京可从伦敦烟雾事件获启示出台相应法律

2013年01月17日 09:3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英国《金融时报》1月17日发表了题为《雾都伦敦给北京的启示》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笼罩北京城的这次史无前例的空气污染距伦敦1952年的“大烟雾”(Great Smog,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几乎整整60年,这实在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巧合。

  周二,北京当局报道称,在前三天污染水平屡创纪录后,该市的污染程度正在减轻。

  每位北京居民心里都清楚,考虑到天气条件比较“合适”(也就说相当糟糕),雾霾卷土重来只是个时间问题。不过,有明确迹象表明,官员们终于开始承认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这或许是朝着着手解决这个问题迈出的第一步。

  官方的《中国日报》周一表示,北京将日益以“北京咳”而闻名,而不是以北京烤鸭或京剧而闻名。

  正如吉密欧在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的那样,促增长的压力迫使政府官员淡化或无视污染问题。因此,尽管中国出台了严厉的环保法,但它的环境水准却很低。

  “中国和外国的专家都表示,中国政府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各级官员都愿为经济增长这一首要任务牺牲环境。

  “体制内缺乏问责机制,负责解决环境问题的部门软弱无力,数据收集和呈现容易受到操纵,这些都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但日本、欧洲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先例表明,公众对污染问题的关切迟早会迫使当局采取行动。

  伦敦“大烟雾”的情况就是如此。当时,伦敦人曾认为这场烟雾与之前的“浓雾”乃至之后的雾气没多大区别。“大烟雾”仅持续了四天,从12月5日到12月9日。

  但当政府医学报告给出“大烟雾”导致4000人早死、10万人患病的估计数字时,舆论发生了改变。后来的研究发现,即便是这些数字也存在严重的低估:实际上,死亡人数在1.2万左右。(这些数字来自维基百科,在该网站上可以看到,学术研究对此有详实的记载。)

  “大烟雾”之后,英国连续出台了多部法律,高潮则是1956年出台的《清洁空气法》。该法要求工厂减少烟雾排放,鼓励居民从煤转向燃烧产物更清洁的焦炭或燃气。

  1962年,伦敦又出现了一次规模较大的烟雾。但现代的做法慢慢确立下来,尤其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燃气集中供暖开始普及后。

  中国应该认真思考下这段历史。即便是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也能得到解决。然而,即使具备了政治意愿和充足的资源,打造人们可接受的生活环境也需要数十年时间。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