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奥巴马变革面临严峻挑战 分析称小步缓行已不易

2013年01月22日 14:26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原题:奥巴马小步缓行第二任

  无论内政还是外交,进入第二任期的奥巴马面临重重阻力和挑战,“大刀阔斧”几无可能,“小步缓行”仍有希望。

  1月下旬,美国总统奥巴马第二任期正式拉开序幕。奥巴马在第一任期甫入白宫即大张旗鼓,推动内政外交政策的“变革”。进入第二任期,他是否还会像四年前那般壮志雄心?仔细考察美国当前面临的内政外交挑战,不难看出,奥巴马总统在第二任期几无可能继续其内政外交的“大张旗鼓”,如果能够做到不“偃旗息鼓”已经是幸运了。

  四年前,奥巴马是带着美国选民的巨大期望当选总统的。美国面临金融危机之际,他誓言“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但一年来其成绩单未尽如人意。他出台了刺激经济计划,但效果不彰: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复苏缓慢。他推动全民医保,但遭到共和党议员极力阻挠。进入第二任期,他期望在内政问题上有所作为,但作为空间将严重受限。

  奥巴马的立法动议在国会将遭到共和党的强力阻击。总统大选失利的共和党仍然保住了在众议院的多数,可以充分运用掌控“钱袋子”的便利;共和党在参议院的席位虽然“成事不足”,但“败事有余”,奥巴马任何立法动议都将是一场争夺战。激烈的政党政治不仅有案可循,而且将愈演愈烈。在解决“财政悬崖”问题上的姿态和对曾经的国务卿人选赖斯的反应,共和党已经清楚表明不会“轻易放过”奥巴马。

  美国多数总统在第二任期都希望青史留名,但结局不佳。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被迫去职;里根陷入“伊朗门”丑闻;克林顿跌进“拉链门”。奥巴马能否摆脱这个魔咒?看来形势并不乐观。总统大选刚刚结束,中央情报局局长彼得雷乌斯即曝出婚外情宣布辞职。目前,以麦凯恩为首的共和党议员对于白宫在班加西美国领馆遇袭事件中的作为穷追猛打,使奥巴马第二任期一开始就遭遇阴影。

  还应指出,奥巴马在内政方面拟推动的议题都是“难啃的骨头”。虽然国会与行政部门在最后一刻就避免“财政悬崖”达成了暂时妥协,但在增收和节支问题上的分歧远未弥合。近期美国债务将达上限,奥巴马和共和党分歧明显,后者甚至不惜让政府部门短暂“关张”以迫使奥巴马大幅削减开支。因为胜选得到了七成拉丁裔选民的支持,奥巴马要兑现推动移民政策改革的承诺,因为最近康涅狄格州枪击案,奥巴马要推动枪支管控,但这些问题都属于两党分歧明显的领域,能有多少胜算并不乐观。

  通常情况下,赢得第二任期的美国总统在国内议程难以推动的局面下会转向外交,借助外交成就“扬名立万”。奥巴马在第一任期内倡议了多项外交议题,包括提出建立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淡出反恐战争、将核安全塑造成国际议题、推动气候变化的全球应对、“重启”与俄罗斯的关系、高调“重返亚洲”等,该取得的成就他已经取得,该制造的麻烦仍在发酵。奥巴马的第二任期,与其说他有更多机遇,不如说面对更多挑战。

  其首要任务是“翻新”外交安全政策团队。奥巴马总统的执政风格很像尼克松,具有较强的操控欲。在第一任期的大部分时间内,其外交安全团队都全力贯彻他的政策意图。这些得力干将中的希拉里和帕内塔即将解甲归田,而新的人选未必“萧规曹随”。国防部长人选哈格尔在重返亚洲及中东问题上是否延续咄咄逼人的政策可能持保留意见,国务卿人选克里可能在外交问题上更乐于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二任期内,“一团和气”的外交安全决策风格可能一去不复返。

  在第二任期,奥巴马总统很难继续逃避那些关键外交议题,包括叙利亚问题、“阿拉伯之春”后遗症、伊核问题和朝核问题等。在第一任期内,奥巴马短暂地展现了对伊朗和朝鲜的温和姿态,未得到积极响应之后即转向强硬,对两国实施较为严厉的经济制裁和外交施压。制裁未能阻止伊朗的核研发势头,现在伊朗的铀浓缩努力已到关键节点。美国面临的主动或者被动对伊朗动武压力增大,但奥巴马政府似乎已经没有多大意愿再度介入一场地区冲突。奥巴马政府对朝鲜的“战略耐心”和蓄意忽视政策亦难延续,如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半岛出现危机的几率将显著增加。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国内要求奥巴马总统采取强硬政策的呼声也日益增加。

  在大国关系处理上,奥巴马总统的第二任期同样不轻松。美俄曾经“重启”关系,但双边关系改善有限,三度入主克里姆林宫的普京总统对美姿态趋于强硬。奥巴马热衷继续推进与俄罗斯的双边核裁军,但对俄罗斯而言,如果美国在导弹防御问题上不作实质退让,战术核裁军只能是美国的想象。对于中美关系,奥巴马在第一任期内留下了太多麻烦。美国高调重返亚洲直接或者间接鼓励了那些与中国存在海疆争议的美国盟友,亚太地区形势趋于紧张。美国在海疆争议问题上的矛盾立场,在对台军售、人权、网络等议题上的姿态也会增大中国对美的“恶感”。如果美国在对华政策上不改变部分“适应”中国崛起、主要“防范”中国挑战的思路,中美关系的消极气氛难有改善。(樊吉社)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