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称克里访欧重“安抚” 外交风格重“沟通”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3月01日 10:1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评论称克里访欧重“安抚”外交风格重“沟通”
2月27日,克里首次访问法国。

  2月24日到3月6日,克里正上演自己作为美国新任国务卿的“处女秀”。与其前任希拉里首访亚洲不同,克里将访问欧洲和中东9国。

  当欧洲迫不及待地欢呼“美国―欧盟轴心复兴”时,远在亚洲的日本媒体则感慨美国正在从亚洲“开小差”。那么,克里此行是否真意味着美国正“重返欧洲”?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会否发生改变?未来中美关系会否受到影响?为此,我们请来两位美国专家对该事件进行解析。

  访欧原因

  Q&A

  广州日报:克里将外交“处女秀”放在欧洲和中东地区,是出于怎样考虑?

  美国从未离开欧洲

  陶文钊:首先,并没有所谓的“重返欧洲”,因为美国从来就没有离开过。

  首先,欧洲是美国的传统盟友,双方的关系是全方位的,非常稳固的,克里此行一点儿也不奇怪。

  其次,美国推行“重返亚太”战略,也曾在世界上引起混乱和猜疑。作为传统盟友,欧洲盟国感觉自己越来越不被重视。克里此次出访有借机“安抚”的意味。此外,在其他许多国际问题上,美国都希望欧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再次,美国与欧洲盟国同样面临经济复苏的问题。事实上,美国正在期待与欧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至于中东,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在亚洲投放精力过少,而对中东的关注过多。在第一任期内,奥巴马对该态势进行了调整,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然而,中东地区的问题不断。除巴以问题外,有一个挑战是伊朗的核问题,以色列去年还在逼着奥巴马政府划红线。很明显,奥巴马不愿再借钱打一场中东战争了。

  此外,中东许多国家的形势尚未尘埃落定,叙利亚、利比亚和埃及乱局都在困扰着美国。只要中东局势不变,美国就难以转向亚洲。

  袁征:美国“重返亚太”,不意味着不重视发展与欧洲盟国之间的关系。

  只不过,欧洲一直相对平稳,尤其有北约的存在,对美国的挑战相比亚洲要小很多。美国也一直希望加强与欧洲的关系,尤其在现在,在经济低迷、国防预算大幅削减的情况下,美国很希望欧洲小伙伴们分担更多的责任。

  由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越来越小,美国的中东政策也受到一些影响。但美国是全球性的霸权国家,利益无所不在,中东困局不是美国想退就能退出的。

  战略调整

  Q&A

  广州日报:美国是否改变“重返亚洲”战略,从亚太“后退”?

  美国不会从亚太“后退”

  陶文钊:不能说美国正在从亚太“后退”。对于美国总统来说,第二任期微调前期政策,是很正常的事情。无论是克林顿还是小布什,前后的政策都有调整。

  在美国推出“重返亚太”战略后,中国与周边之间的领土争议升温,增添了亚太的复杂因素。无论在南海问题、还是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都被认为在背后推波助澜,这种明显“遏制中国”的做法在美国国内也引起诸多批评。许多人认为,激怒中国的做法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因此,在日本首相安倍访问美国时,奥巴马并没有就钓鱼岛问题公开表态。克里在国务卿提名听证会上讲话时就表示:“我不确信(在亚太)增加军备是必须的,我希望对此仔细观察。”关于这一点,就与前任希拉里的主张不一样。

  袁征:相比之下,亚太局面更复杂,美国必须考虑应对措施。但是,美日同盟依旧是美国亚太战略的基石,这没有变。

  由于日本首相安倍刚到访过美国,克里近期内没有必要再访问日本。对美国来说,对华关系也观察中,估计在中国两会结束后,克里会到访中国,但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的步伐不会改变。

  早在2000年左右,美国就开始将战略重心向亚太调整。只不过,2001年后的反恐影响了这一进程。即使在忙于反恐时期,小布什政府还加强了关岛一线的军事部署。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这个地区有中印新兴大国崛起,特别是中国的影响力正不断提升,而且该区域经济发展得非常好。

  另外,在美国看来,同其他地区相比,这个区域还存有一些可能引发冲突的热点问题。现在,美国正在从伊拉克和阿富汗两个战场上抽身,而欧洲地区又相对稳定,自然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亚太地区。

【编辑:李夏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