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种西红柿的荷兰人:在云淡风轻中创造奇迹

2013年03月27日 11:2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在荷兰留学时,国内的朋友常爱问一个问题:荷兰人都什么样?那时我的脑海里会浮现这样一幅画面:雨后初晴的青石路边,喝着咖啡、悠闲晒着太阳的男男女女;或者在运河上荡舟消遣的老年人或年轻人。如果硬要给荷兰人贴上一个标签,那么在我最初的印象中,他们是最会享受生活、最随遇而安的一群人。

  所以曾碰到善于自嘲的荷兰人,自我反省为什么创造漂亮好看攻势足球的荷兰队,却似乎总是与世界杯冠军无缘,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荷兰人的血液里缺少“永远争第一”的霸气。

  不去争第一,不代表当不了第一。最近,有新闻报道说,西红柿产量远低于其他欧洲国家的荷兰,现在却成了欧洲出口西红柿最多的国家。举个例子,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据,荷兰的西红柿年产量只有81.5万公吨,比意大利的600万公吨、西班牙的380万公吨以及希腊的120万公吨都少,但它的出口量却分别是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的7.3倍、1.3倍和134倍。

  更让人惊奇的是荷兰并不是适宜种植西红柿的国家,也无种植传统。在欧洲,这样的荣誉属于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南欧国家。意大利有上千种番茄酱,而在西班牙的布尼奥尔小镇,一年一度的西红柿节早已闻名世界。

  荷兰本是郁金香的国度,他们种植的西红柿在上世纪90年代,还因坚硬无味而被德国人称作“水式炸弹”呢。但荷兰人是最会“举一反三”的人群。在阳光灿烂的南欧国家,西红柿只有两个种植季:冬春季和秋季,因为夏季天气太热,温度和湿度都不适宜西红柿的生长。而在雨天比晴天多的荷兰,西红柿却能做到四季生长。原因只有一个:荷兰人把种植鲜花和绿植的技术移到西红柿种植上。他们搭起了阳光房,光线充足,不仅因为是玻璃房,而且因为房内卤素灯高挂。他们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让西红柿长在温床上,而不是土壤里,温床里水和营养元素的量都可单独控制。

  据报道,在荷兰人的阳光房里,每平方米的西红柿产量高达70公斤,而在希腊人的温室里,每平方米最高能收7公斤的产量。

  荷兰人的创新更体现在流通销售领域。他们建立了统一的销售渠道,与欧洲各地的超市和经销商订立直接供销关系。在接到超市的订货合同后,才会去阳光房里采摘西红柿,以保证西红柿的成熟度、新鲜度和最佳味道。采摘下的西红柿会被直接装进印有超市商标的盒子里,当运抵超市后,只需打上条形码和价签即可,节省了不必要的环节和时间。

  因为渠道成熟,荷兰人还当起了经销商。例如,西班牙农民会将西红柿卖给荷兰人,由荷兰人转售给欧洲各地的超市。所以才有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荷兰人每年的西红柿出口量超过他们的产量。

  仅仅是上世纪60年代,荷兰人给世人留下的印象是与“荷兰病”(Dutch disease)联系起来的,那时候因为突然发现大量天然气,收入剧增,给国民的创造力和工作效率带来了极其消极的影响。而50多年以后,荷兰人依然会享受生活,喜欢悠闲自在,但在云淡风轻的状态下,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我看来,这源于荷兰人骨子里善于学习、勇于超越自己的个性。在欧洲大陆,荷兰人说的英语是最好的,因为他们了解,英语做为国际通用语言,是他们通向身外世界、与世界沟通的途径。这是一个国家实现突破的基础。

【编辑:李季】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