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为安倍答疑解惑:参拜问题反映日如何认识侵略史

2013年04月26日 09:08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2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参拜靖国神社的内阁成员辩解说:“向‘英灵’表示敬意是理所当然的事。”安倍还说:“甲级战犯‘合祭’到靖国神社时,中国并未对首相参拜进行抗议。为何现在突然态度发生转变,值得认真调查。”看来,安倍不仅无视被害国的感情,还试图歪曲中国“抗议”的动机,甚至拿历史和传统做借口。其实,靖国神社问题是在对日作战国家宽宏态度的背景下,由于日方鹰派得寸进尺的行动而尖锐起来的。

  首先,二战后的占领军是宽容的。占领军司令麦克阿瑟本来要烧掉靖国神社,但是,当他征询了罗马教皇驻日代表之后,得知“任何国家都有为国战死者,国家有义务纪念他们”。麦克阿瑟因此打消了烧毁靖国神社的念头,但他禁止日本政府对该神社给予任何支持,奠定了宪法的政教分离原则。

  其次,受害国是理智的。“参拜”本身并不是问题,1952年10月,日本天皇就参拜了靖国神社,当时并没有引起任何风波。之后,日本时任首相吉田茂、田中角荣、三木武夫、福田纠夫等人也都参拜过。尽管受害国从感情上并不认同,尽管首相参拜有悖政教分离原则,但周边国家对此还是采取了理智态度。

  第三,中国的态度是明确的。此前,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对日本祭拜“战死者”的传统保持沉默。但是,1978年10月17日,靖国神社当局秘密将14名甲级战犯的牌位挪进神社,此事于1979年4月19日被媒体曝光,之后,参拜问题的性质便发生了变化。1981年8月,首相铃木善幸以私人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1982年,中曾根康弘也进行了参拜。当时,中方出于中日友好大局的考虑,认为这种为军国主义招魂的行为只是“小逆流”,没有进行点名批评。但是,日方得寸进尺,从此,该问题成为一个敏感问题。

  笔者认为,站在战争受害者的立场,如上所述,周边国家对于靖国神社问题的“传统”层面已经表现了最大限度的理性。但日本当局不但纵容靖国神社“合祭”甲级战犯,而且还在“合祭”之后高调参拜,既不想把战犯牌位移出神社,也不想设立非宗教性质的国家纪念设施,反而以传统为借口,为战犯招魂叫屈,挑战战后体制。靖国神社问题不是“传统文化”问题,也不是如何对待“战死者”的问题,它是甲级战犯问题,是日本政府对战争的态度问题。自14名甲级战犯的牌位被“合祭”到神社之后,它就变成是日本官方如何认识侵略历史的问题,这些是不需要调查的,不知安倍首相能否意识到这一点。(廉德瑰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辑:孔庆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