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60年前中日“破冰船”载二战中国死难者遗骨归国(3)

2013年08月13日 07:52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2013年6月29日晚,中国被强掳劳工遗属代表和日本友好人士一起高唱《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

2013年6月29日晚,中国被强掳劳工遗属代表和日本友好人士一起高唱《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

  “我们反对军国主义复活的决心不会变”

  2013年7月2日,中国花冈劳工遗属代表团来到日本国会,见了国会参议院议员、民主党议员田城郁。

  刚当选议员3年的他还是一名新人。当选议员之前,他是日本JR铁路的电车司机,活跃在铁路工会组织中。

  “我个人认为,当年日本侵略亚洲各国的悲剧绝对不能重演。”田城议员说,“两国老百姓之间相互友好才能阻止战争再次发生。现在的安倍政权正在钓鱼岛问题上与中国产生争端,我个人的立场不一样。钓鱼岛等问题非常复杂,如果中日双方都强硬,肯定会导致战争。那么被牺牲、受害最大的肯定是两国的老百姓。”

  日本JR铁路工会,同样也持反战立场。

  JR东日本旅客铁道劳动组合中央执行委员、企划部长柳明则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为了不忘却历史,JR铁路工会20年来先后派3300多人次到花冈学习。到中国去了解731部队、南京大屠杀、抚顺平顶山大屠杀历史的工会成员,也已达到3000多人次。

  “我们还呼吁大家一周捐款10日元,一个月就是40日元。靠这个捐款,我们已经在中国建立了19所小学。虽然是民间的交流,但是我们反对军国主义复活的决心是不会变的,这方面工作会持续做下去。”柳明则说。

  田城议员也对劳工遗属代表代表说:“最重要的是你们不要放弃。”

  2013年7月1日下午1点40分,张恩龙等人到达日本内阁官邸,再次递交要求日本政府企业谢罪赔偿的要求书。日本内阁总务官室的请愿事务负责人市村丰和接过要求书,并表示一定会转交首相安倍晋三。

  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劳工遗属多次向日本内阁递交万人签名的请愿书,但是一直没有得到任何答复。

  不能原谅忘记历史的行为

  1988年,以田中宏教授、新美隆律师为首的日本友好人士,成立了“强掳中国人思考会”。20多年来,他们多次赴美国、中国,查找档案,寻访幸存者,掌握了大量劳工史实的第一手资料。

  今年76岁的田中宏,1962~1972年在负责留学生工作的“亚洲文化会馆”做了10年工作人员,接触到了很多东南亚、台湾、香港的留学生。

  田中教授记得,当时会馆的一层大厅有电视机,留学生常围在一起看比赛。一次看拳击赛,当日本选手被泰国选手击倒的时候,所有人都热烈欢呼鼓掌。

  “这个画面给我很大的冲击。我没有痛恨他们,我就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都对日本人这样?原来日本给亚洲的人们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

  出乎意料,田中教授对自己的定位是“真正的右派”。“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真正的民族主义者是爱自己的民族,我也平等地对待其他民族,希望自己的民族、国家能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

  “强掳中国人思考会”会员芹泽明男,是日本国际化工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

  1995年,他到中国调查取证,第一次见到了被掳劳工遗属吕满云,当时她带着4岁的小孙女。“后来我又多次到吕满云家里去访问。现在她的孙女已经在石家庄工作,也有男朋友了。很快,受难劳工又有下一代了,但日本政府谢罪赔偿的问题依然没解决。”

  几十年间,町田忠昭说自己“一次也没想过放弃”。

  “每个人都说这太危险了,不要干了,但是我说不危险。因为我力量的根源是正义,正义在我们这边。如果右翼分子对我们使用暴力,那么一追究原因,历史的真相就会在大众前展示出来,到底还是对右翼不利的。所以他们也没这么做。”

  时值日本参议院大选期间,马路边有不少安倍晋三的宣传画,上面写着口号:“我们要夺回日本。”

  “他所指的是修改日本和平宪法第九条,让日本有建立国家军队的权力。”田中宏说,“我绝不希望他成功‘夺回日本’。”

  今年5月,清华大学教授刘江永来到了町田家。墙上挂着新中国版画先驱、著名画家刘峴的版画,上面写着“町田先生雅正”。“在中国,这一幅可能是价值连城。”刘江永说。

  但今年94岁的町田老先生,还在公园做着时薪1000日元的园丁。一周两天,一天6小时。他笑着形容自己是“万年苦力”。

  现在,町田老人委托刘江永,想在他去世前把所有藏品捐献给中国。

  “我做这些,没有回报。我的夫人也会抱怨,认为我改变不了世界。但我觉得,这是日本人的宿命、使命、任务。我不这样做,就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不是为了别人,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老人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语气依然强有力。

  在7月2日晚送别中国劳工遗属时,日中友好协会会长白西绅一郎说:“不能原谅忘记历史的行为,才能在未来永远铭记悲惨的历史。我坚信,这才是将来两国友好发展的原始动力。”(本报记者 庄庆鸿文并摄)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