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媒:“阿拉伯之春”尚未失败 革命之路漫长艰辛

2013年08月26日 17:09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埃及民选总统穆尔西下台,埃及国内发生一系列流血冲突,国际社会传出“埃及再陷动荡标志着阿拉伯之春以失败告终”的声音。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8月20日发表评论称,埃及政权回到军方手中,中东国家局势不稳,阿拉伯之春看似面临失败,实际上革命之路漫漫,阿拉伯世界必然要在斗争冲突中继续转型。

  文章评论称,埃及开罗经历一番流血冲突后又回到了原点——埃及人民在解放广场结束了军方支持的穆巴拉克独裁统治,而两年后又在这儿聚集要求恢复军方独裁。现如今,军方发动政变,罢免了前民选总统穆尔西,开罗这座城市弥漫着屠杀的血腥味。

  埃及在2011年迎来了一个转折点,现在这样的转折演变成360度大转变,埃及又回到军方控制政权状态,且这个状态可能会持续好几年。

  不过,在中东国家的革命之路还漫长得很。在叙利亚国内的战争愈演愈烈而且宗教色彩浓厚,突尼斯反伊斯兰政府的反对派也在壮大,利比亚的民兵间暴力冲突增加,伊拉克境内爆炸案与越狱事件尚未消停,马里和尼日尔的圣战暴力像病毒一样蔓延,也门更是成为危险国家,英美驻也门使馆都被迫关闭。

  海湾地区的富裕国家还勉强维持着稳定,这些国家全靠其高价的石油安抚着本国子民,而那些相对贫穷的国家,例如约旦,不得不应对复杂动荡的经济。

  评论称,埃及人民抗议被错误地冠以“阿拉伯之春”之名,抗议暴露了不同集团之间的矛盾,包括经济、政治自由、青年失业、食品物价高、政府腐败,人民的种种不满都是造成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的独裁统治被推翻的原因。

  “阿拉伯之春”看似失败,其实阿拉伯世界在诸多方面被迫发生着改变:

  首先,部落制度不再像以前那样强大、有凝聚力。部落成员并不绝对效忠当局,甚至可以公然反对传统,这在上一代是绝不可能发生的事。加之城镇化、人口年轻化、无家可归人口增多、移民浪潮等问题,部落制的团结力正慢慢被消磨殆尽。

  其次,激进伊斯兰的吸引力在消退。虽然伊斯兰教享有草根阶级的绝对忠诚,但放眼望去伊斯兰教当权的国家,尤其是哈梅内伊的伊朗与塔利班的阿富汗,已经不能把伊斯兰教法视为现代问题的解决办法了。动荡中伊斯兰教异军突起,却在掌握政权后走向失败,可谓“生于乱”,而“亡于治”。

  第三,当今社会全球化的趋势改变了国际社会对西方的态度。移民与通讯技术让阿拉伯世界、穆斯林都与欧洲和美国紧密联系,虽然欧美不能左右阿拉伯国家的每一项决策,却能实实在在地看清它在做什么。

  第四,受压迫群体逐渐壮大。中东与北非的妇女、宗教少数派、同性恋依然易受侵害,但他们已经通过组织壮大起来,受性侵的女性求助女性组织比求助当地政府更有效。近三年来埃及的女权运动获得了极大进展。

  最后,美国与欧洲人的态度转变了。以前阿拉伯国家都爱强调自己对于欧美国家至关重要,而现在任何一个国家的行为若不合法都再也得不到美国、英国或法国的支持。

【编辑:况聃】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