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称中国不应嘲笑印度太空雄心 应表示祝贺

2013年11月11日 14:5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原题:叶海林:不应嘲笑印度的太空雄心

  印度也是亚洲首个火星探测器已经于2013年11月5日发射升空。现在,曼加里安号就在我们的头顶上飞行,为一个月后冲向火星做着准备。由于火箭动力不足,她不得不绕地球飞行二十多天以获得足够的加速度。

  这不是一次万众瞩目的飞行。如果曼加里安在饱览地球风光后长途飞行9个月抵达火星,“马丁叔叔”的同胞只会奇怪为什么这一次来的访客和之前二十多次的相差如此之大。毕竟,曼加里安不是人类第一次将对火星的好奇转化为现实行动。不仅如此,一年半的准备时间、7000万美元的项目支出、再加上不久前印度探月计划的失败,曼加里安的飞行,并没有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实际上,很多人都在质疑,对于一个3.5亿国民生活在赤贫状态、7亿民众只能使用露天厕所的国家而言,远到了火星的梦想是否有些不切实际?一些人说,拿这笔钱去解决“民生”不是更好?是的,我们都希望民生问题不是问题,更清洁的饮水、更纯净的空气、更公平的教育以及更廉价且有效的医疗……对于任何政府来说,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其他方面的工作再无以伦比,都不应该感到自豪。

  然而,民生问题是一个社会的全部问题吗?解决民生问题是一个政府全部且唯一的任务吗?换句话说,在实现所有民生指标都达到所有人的期望之前,国家、社会乃至政府是否就不应该执行任何不是明显与民生有关的项目呢?其实,哪怕是让一个社会的大多数成员生活在精神上有尊严的、物质上可接受的状态,也不是任何政府可以宣布完成的任务。因为这个目标本来就是动态的。那么,逻辑上说,又有哪个政府能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再去发展比如火星探险的“不切实际”的项目呢?这岂不是说,苏联政府不应该将加加林发射到太空里去,美国政府当年也不应该搞什么阿波罗登月,中国政府不可以建立天宫一号,因为大家都各自有很多穷人,搞太空项目,实在是劳民伤财。

  不客气地说,在谈论宇航活动的时候,把“民生”扯进来,其实是相当市侩的。用在文雅的言论阐述这一观点,和嘟囔着“这玩意儿有什么,有那个钱不如给老百姓发一发”并没有区别,所体现出来的也不是对民众生活的真正关切,而是彻头彻尾的胡搅蛮缠以及穷极无聊。柴米油盐很重要,但对浩瀚太空怀有梦想同样也很重要。其次,宇航项目早就不是只投入不产出的烧钱产业,其对现代经济的贡献可以用千万亿美元来计算。而在这个行当中,有能力的国家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着相当尖锐的竞争,不光是出于保卫国家空间安全的军事和战略原因,即使在经济领域也是如此。美国对中国宇航产业的长期隔绝政策,目的之一便是阻止物美价廉的中国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商用发射市场。如果中国没有在孤立状态下不断用成功的发射活动显示自己的太空技术能力,恐怕中国早已从国际商用发射市场上消失。就这一点而言,假如印度的火星探测器取得成功,斯里赫里戈达岛无疑将成为国际商用发射市场上的新宠儿。7000万美元做个大广告,谈不上多不划算吧。

  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记住曼加里安是印度人的计划,而不是中国的。对于我们邻居的航天梦想,原本就轮不到中国说三道四,特别是这一项目毫无军事价值,对中国构不成任何威胁。中国所唯一能做的,便是发扬冷战时期美苏科学家共同缔造的科学精神,向对方的每一次和平宇航成就表示祝贺,为对方的每一次不幸失败感到惋惜,替对方的每一个正在执行前途未卜的项目祈祷。这是一个有自尊有自信的民族应该坚持的态度。

  如果实在做不到的话,至少也不应该和某些酸溜溜的西方媒体一样去嘲弄印度那颇具新意的绕地加速飞行。如果有必要,中国也可以开发自己的星际探索计划,但那显然不是为了和印度人以及任何国家比较,蹩脚的战略学家才会什么都和国家竞争联系在一起。

  让我们共同祝愿曼加里安,一路平安。(作者叶海林系本报评论主笔)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