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伊核问题各方签阶段性协议 分析称美伊各有考量

2013年11月25日 13: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1月25日电 (李夏君)伊朗上周日与六国达成“历史性”协议,承诺将削减铀浓缩活动以换取减轻制裁。专家分析指出,就伊核问题达成协议,美、伊双方各有自己的考虑。伊朗妥协姿态主要的是针对外界长期制裁而作出的政策调整。同时,虽然外界对这一阶段性的协议作出较高评价,但接下来协议内容的落实“任务更艰巨”。

  伊核问题六国24日在日内瓦与伊朗达成一份阶段性协议,这也是自今年10月以来,伊核问题各方经多轮密集对话后首次有关问题达成一致。主要内容包括:伊朗同意暂停生产丰度为5%以上的浓缩铀,稀释或转化库存的丰度为20%的浓缩铀;接下来 6个月不再增加丰度为3.5%的浓缩铀库存,不再兴建额外的铀浓缩设施,不新增离心机;不再建设阿拉克重水反应堆;接受以往从未有过的国际监督。

  媒体评价称,这项协议具有“历史性”意义。美国国务卿克里称,协议将使伊朗更难快速研制核武器;美国总统奥巴马称赞协议为解决伊核问题“迈出重要第一步”,称不会对伊追加制裁。伊朗总统鲁哈尼等也对协议达成表示欢迎。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东问题专家王联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达成这一协议,美、伊等各方各有考量。

  王联认为,对伊朗来说,作出让步会给伊朗带来直接利益;而对美国和西方社会来说,目前中东地区动荡,不少国家局势仍不明朗,各方都不愿意看到中东局势会进一步恶化。因此,协议的达成使相对动乱的中东局势在伊核问题上暂时找到解决的办法。

  此前,伊朗方面在核问题上的态度一贯坚决,称伊朗系和平利用核能,将坚决捍卫其核权利。伊朗为何在经历长期僵持后作出让步,同意协议中的接受国际监督、停产铀浓缩等措施?王联分析,这与伊朗面临的国际制裁有很大关系。

  这位中东问题专家指出,过去10年,外界不断加强对伊朗经济、金融等方面的制裁。协议达成后,虽然对伊石油禁运和金融制裁等绝大部分措施在6个月内仍将继续,但伊朗获得的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将增加约70 亿美元的收入。

  另一方面,伊朗新任总统鲁哈尼对协议的达成也“功不可没”。王联分析,伊朗国内政治力量应该认识到,多年对西方的强硬立场,对伊朗利益带来的更多是伤害。因此,伊朗方面借助新总统的上任逐步改善与西方关系,鲁哈尼也与奥巴马实现了34年来美伊总统间的首度通话。

  协议中,伊朗承诺停产部分铀浓缩,同意接受“以往从未有过”的国际监督。王联分析,这种监督可能是国际原子能机构随时随地、不间断检查任意地点。这一措施若能实行,将使得西方能够直接、直观地掌握伊朗核技术的水平。

  协议达成当天,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了赞赏态度。王毅指出,协议有利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方作为伊核问题对话会的重要成员,始终高举劝和促谈的旗帜,与各方保持密切沟通,为达成这项协议发挥作用。

  就中国在伊核问题上的外交努力王联指出,中国在伊核问题上的一贯态度,是坚决反对伊朗核技术军事化,同时也尊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合法权利,“中国对伊核谈判的基本立场很清楚,在有关各方中,中国起到拉近各方关系、撮合的作用。”

  王联同时强调,虽然称目前的初步协议有“历史意义”言之过早,但外界对这个协议作出如此高的评价,反应出伊核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虽然是一个初步性的协议,仍具有重大意义。但该协议的效果究竟如何,还要看将来的落实情况。因此伊核问题未来6个月任务更艰巨,正如美国国务卿克里所说,“真正困难的地方才刚开始”。(完)

【编辑:李夏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