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车王舒马赫仍处昏迷状态 媒体分析“人工昏迷”

2014年01月29日 09:5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被誉为“魔鬼车王”的著名F1赛车手舒马赫日前在滑雪时不慎摔倒,致脑部重伤。他的伤势,牵动了亿万体育迷的心。如果大家稍加留意的话,可以发现在雪片般的新闻报道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相对陌生的名词——“人工昏迷”。昏迷并不是一件好事,“人工”诱导它的意义何在?又能对“车王”的治疗起到什么效果呢?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要从昏迷的本质说起。

  昏迷是一个相对精确的医学概念,特指持续6小时以上的无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会对外界的声、光、痛刺激产生反应,也不能被唤醒,更不能做出自主运动。这种定义下的昏迷是不能伪装的,其真伪、深度和类型,都可以从脑电波的记录仪器上读出。而一个清醒的人,无论如何努力,都不能改变自己脑部皮层的神经电活动。

  昏迷往往发生在脑部受到重创之时。出于“自我保护”目的,机体主动“关闭”除呼吸等基本生命体征之外全部的意识反应,给大脑足够的时间平缓地修复创伤。一般说来,这种自主进入的昏迷状态会持续2—5周时间,尔后患者会自然苏醒。昏迷长于这个时间的病患,从统计上来看存活率不高,即使活下来,也很有可能进入永久“植物人”状态。因此,人为诱导舒马赫进入“昏迷”状态,正是出于对其受创大脑实现平稳康复的考虑。

  至于“昏迷”状态的病患为什么能更好地保护受伤的大脑,这背后的机理并不复杂:当大脑受到严重外伤时,大脑内部的代谢需求也会出现极大的变化,有些地方的血供会出现外伤性阻断,若此时此处的耗能需求较高,就会出现危险的“生理矛盾”。这就好像肌肉拉伤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运动一样。脑外伤的最好治疗方案通常就是降低脑部能量需求、降低脑部血液流动产生的压力变化,防止进一步外伤的可能,同时给大脑足够的时间休息和快速复原。

  这一医学理念的实现,要归功于本世纪高度发展的临床麻醉技术。麻醉师主要通过丙泊酚或巴比妥类完整成熟的药物体系,同时配合对脑电波的实时分析,对患者进行深度麻醉(往往还需配合低环境温度,从而降低患者新陈代谢),这一过程相当安全和精准。目前,“人工昏迷”已成为一项成熟的脑外科技术而被广泛应用。“人工昏迷”与自然昏迷的最大区别在于“可逆性”——麻醉师可通过对药物剂量的控制,随时唤醒患者,从而保证昏迷过程的可控性。

  由于诱导麻醉的药物通常有很强的降血压作用,因此,“人工昏迷”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何有效控制血压是一个难题。与此同时,“人工昏迷”在疗效方面也不是无往不利。对于受伤特别严重的病患,“人工昏迷”也难有回天之力。我们只能祈祷已经昏迷数周的舒马赫,早日从昏睡中醒来。

【编辑:董煜坤】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