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中国下调粮食年产量目标 促进肉类生产

2014年02月20日 13:5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外媒:中国下调粮食年产量目标促进肉类生产
    资料图片:人们在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抢收小麦(2013年6月14日摄)。新华社发(洪星 摄)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络2月18日发表文章称,数十年来,中国的领导者一直视粮食生产为确保国家安全的关键。粮食自给政策是从毛泽东时代开始的计划经济留下的遗产,当时中国越来越受到外部世界的孤立。但是中国的共产党缔造者们不可能料想到中国肉食消耗量会出现令人炫目的激增速度,自1975年以来增加了近9倍,增至7100万吨。

  文章认为,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不断增加从美国和巴西进口大豆和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增加家畜量的原因。日前,北京宣布将下调粮食年产量目标,将关注的重点更多放在粮食的质量而不是数量上。

  文章称,这一决定使少得可怜的宝贵的可耕地得到解放,使它们可以用于种植水果和蔬菜等高价值的作物。它可能有助于缓解对食品通胀的压力,这个问题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

  文章认为,调整粮食政策是最清楚的信号,表明决策者已认识到肉类生产是当务之急,这一调整会在全球激起涟漪,并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中国寻求肉类、粮食和奶制品外部供应源的努力。

  华盛顿农业和贸易政策研究所(IATP)分管农产品研究的谢法利·夏尔马说:“上周的决定清楚地表明了中国政府的意图,促进扩大进口便宜的玉米、小麦和其他用于肉制品业的谷物。中国成为全球工业化肉类生产联合体中一支关键的力量,此举对全球的粮食和肉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倡导可持续粮食政策的非营利组织说,中国确保粮食安全的斗争也许会因其扩大肉类行业的努力而加剧。它说,这一努力可能会使中国遭遇美国在农业工业化中所面临的一些陷阱,即大规模污染、抗生素耐药性和环境损害。

  在18日发表的题为《全球肉类生产联合体:中国系列》的研究报告中,IATP对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诸多挑战进行了探究。报告对中国不断增加的奶制品需求量,大型猪肉生产业和家禽生产现代化的努力进行了探讨。

  文章称,需要引发关注的一个理由是:中国肉食消费量远未达到顶峰。虽然人均肉食消耗量自1992年以来翻了一番,增加到了52.5公斤,然而美国人平均每年吃掉的肉依然是这个数字的两倍。这就表明,中国还存在非常大的增长空间,中国的收入在不断提高,不断追求丰富日常饮食的胃口也日趋扩大。

  夏尔马说:“中国公司如何‘走出去’拓展其供应链,以及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大型家畜和奶制品公司如何‘进入’中国,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我们做好准备,以应对这个工业化联合体的全球性和对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的影响。”

【编辑:吴合琴】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