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极纪行:“寄宿教育”给原住民伤痛仍难抹平

2014年03月24日 18: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因纽维克3月24日电 题:“寄宿教育”给原住民的伤痛仍难抹平

  中新社记者 徐长安

  从因纽维克驱车120多公里,便来到位于北极圈内的加拿大北部历史名镇阿克拉维克(Aklavik)。这里曾经是北极地区的商贸重镇,皮毛贸易远销欧美名噪一时。但随着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一场洪水,阿克拉维克已经衰落。

  加中华文媒体北极行的记者们来到阿克拉维克的时候,正是当地学校Moose Kerr的学生们的午餐时间。小镇的一间超市里,三三两两来此购买午餐的孩子们与记者们偶遇,并盛情邀请到学校参观。

  拥有153名学生和24名教职员工的Moose Kerr是小镇上唯一的学校,教授从学前班到高中毕业12年级的全部课程。

  阿克拉维克常住人口不过650人左右,主要由哥威迅人、因纽特人及梅蒂斯人等组成。Moose Kerr学校在小镇中央,学校的墙壁上挂满鹿角、鸟类标本、动物皮毛等原住民装饰,孩子们对此已经司空见惯。

  学校校长维尔玛(Velma IIIasiak)介绍,这所学校用前校长AnoldJ。(Moose)Kerr的名字命名,以表彰其捍卫原住民教育和保护民族文化的贡献。学校一面墙壁上悬挂着Moose Kerr夫妇的大幅照片。

  加拿大的原住民教育走过一段黑暗的岁月。根据2013年2月的一项由社会福利机构“失踪儿童计划”的调查显示,加拿大联邦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实行的寄宿学校制度,将大约15万名的原住民儿童送往由天主教或基督教所管理的寄宿学校就读,强制所有学生居于校内,教他们英文或法文,企图让他们与原住民文化隔绝。在这些学校里,印第安、梅蒂斯和因纽特人等民族的大量儿童受到包括性虐待在内的各种身心伤害,甚至因为校方未给予学生适当照顾,且严重忽视医疗诊断,导致几千名原住民儿童死于寄宿学校,被埋葬在寄宿学校没有标明的坟墓里面,造成了加拿大历史上最大的文化悲剧之一。

  维尔玛说,寄宿教育强行要求原住民子女接受西方文化,导致孩子们回到家乡时已经忘却了民族文化,不能融入原来的民族社区。而Moose Kerr先生担任学校校长的时候,顶住压力,协调政府和原住民社区的关系,坚持推行西方文化和本地民族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保护了当地原住民子女享受民族教育的权利。学校以其名字命名,是为纪念。

  尽管加拿大联邦政府已经公开承认原住民寄宿教育制度是错误的,并在1996年关闭了最后一所寄宿学校,但寄宿教育留给原住民的心理创伤仍难抹平。对于原住民的这段历史,维尔玛反复强调,那“太糟糕了,太糟糕了”。

  Moose Kerr学校目前提供正常的学校教育,还有哥威迅及因纽特两种语言培训,教授本地学生狩猎、捕鱼等技能。但维尔玛又发现,当地的学生们考上外地大学后不愿意回到家乡,原住民社区年轻精英流失,人口老龄化。

  在Moose Kerr学校的墙壁上,有一句堪比校训的话震撼人心:“我们永不消亡”(Never say die)。维尔玛说,上世纪50年代那场洪水使阿克拉维克很多原住民失去家园,政府劝说居民迁往别处,而原住民为留守民族根脉,甘愿留在当地建设家园,喊出了“Never say die”的口号。维尔玛说,“我们永不消亡”也是今天原住民的精神追求。

  加拿大原住民的教育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加拿大媒体称,去年10月,联合国曾经派出特派员前来调查,而最终的报告会在2014年9月的联合国人权大会上发布。(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