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俄媒:要想转变西方对中国肤浅看法很困难

2014年05月06日 09:45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0)

  俄罗斯之声网站5月5日报道,原题:卢贾宁:中华文明的历史与现在 世界与中华文明正进行快速接触。改革开放后,这个国家以飞快的速度向世界开放。而西方也以自然态度接受中国文化,并试图将这个五千年古国以一种简单方式想象。说到中国,让人想起长城、紫禁城和兵马俑等。

  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习近平试图改变这种模式,向西方国家提出从简单到复杂的建议。也就是说一开始是了解中国古代、现代和当今著名“文化品牌”,然而下一阶段西方国家要更多了解中国文化深层次要素。对北京来说,这一阶段的复杂性类似小学初级班教师面临的困难。老师应明白向“孩子们”(美国人)解释,还存在着“成人世界”。也就是说,中华文明要比所有西方国家的文明更古老、复杂和深刻数十倍甚至百倍。值得指出的是,这一任务极其复杂。

  孔子学院项目和其中投入的巨额资金和政治资源,以及其他诸多设计,都是用来在国外宣传中国形象的。文明战略已经启动,何时能带来实效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坚信,这种效益终将出现。

  西方国家是否想通过全球化和自由经济改革全面改变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中华文明精神基础?他们显然有这方面考量。可问题在于,西化从表面看尽管已在中国风行,但美国人期待的政治自由化并未出现。

  可以提前预测,这一过程不会带来什么结果,因为美国在“趟同一条河”,这条“河”,苏联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趟过。当时的苏联想把中国人变成“忠于建设苏维埃共产主义原则”的“国际主义者”。著名汉学家马里亚文认为,对中国人来说,首先是“社会共性、初始阶段的等级制度,然后才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等”。

  换句话说,意识形态是次要的。中国西化的表象看起来存在,但又似有若无。因为它未曾触及中国社会的深度层面。(作者谢尔盖·卢贾宁)

【编辑:查云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