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英媒:世界多地陷危局 美国新保守主义恐再复活

2014年06月26日 09:5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英国金融时报网26日发表该报专栏作家爱德华·卢斯撰写的题为《美国新保守主义再次复活》的文章。文章说,就像一遭电击便立马挺身坐起的死尸一样,美国的新保守主义者不断抽搐复活。电击定期到来:叙利亚化学武器、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而这一次是逊尼派(Sunni)极端主义势力重返伊拉克。电视网助长了他们元气的恢复,只要出现全球性挫折事件,那几张老脸就竞相在镜头前声称时间回到了1939年。他们就是干这行的,而媒体也喜欢他们这么干。

  但他们的这次复活有更可信之处。也许他们现在的抽搐,是因为一位2016年有望成为总统的人在想,他们所信奉的主义是不是终归有点儿道理。丘吉尔对狂热者的定义是,一个既不肯改变想法也不愿改变话题的人。但话题时而会自己转换方向。今日世界以其全部表面乱象,为新保守主义者提供了他们自2001年9月11日以来最精彩的开场白。

  他们日益膨胀的自信背后有3个支撑点:

  第一点是美国民众不再理会他们所谓的报应--巴拉克·奥巴马。奥巴马人气下滑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他搞不定国内的事。表面看来,美国舆论支持他的外交政策目标。民意不喜欢海外是非,也极不喜欢美国大兵踏上外国国土。奥巴马一直在这两方面迎合公众。到明年年底,美国军队将全面撤离阿富汗和伊拉克。

  然而在新闻标题之下,美国人仍希望看到自己国家被称作“世界领袖”。最近种种事件让这一点遭到质疑。奥巴马在选举中的压倒性胜利,代表了人们对小布什的否定。小布什曾让新保守主义者站上全球舞台。因此美国民众对奥巴马的否定是新保守主义卷土重来的机会。借助简单的政治传动原理,新保守主义势力现在又回来了。

  第二点,人类的记忆是很短暂的。面对伊拉克今日种种乱象,人们很容易就忘掉其背后一切缘由。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时,Facebook还没诞生,奥巴马还默默无名。诚然,迪克·切尼(或许是伊战最坚定的拥护者)在上周将伊拉克乱局归咎于奥巴马时被嘘下了台。他在《华尔街日报》撰文写道:“鲜有美国总统以牺牲如此多的人为代价,在如此多的事情上错得如此离谱。”这位美国前副总统并不以自我认识深刻而闻名。他的遭遇完全是自找的。

  不过那些曾帮他撑腰的人正重获尊敬。现在华盛顿多家电视台常常邀请保罗·沃尔福威茨、威廉·克里斯托尔、罗伯特·卡根这类人,以及“新美国世纪计划”(Project for the New American Century)的其他成员。这个新保守主义组织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这帮人无一为先前关于伊拉克的观点作出过任何道歉。媒体的健忘症,或是对资讯娱乐的贪婪,是他们最亲密的朋友。切尼或许已名誉扫地,哪怕是在他那群人中间。但那些曾帮他赢得智力上的体面的人又回来了。

  第三点是经过长时间的间断之后,地缘政治正在报复性地回归。与新保守主义者首次正经获得影响力的20世纪90年代不同,当前已不再是民主在全球各地大举推进的局面了。历史并未终结。那时,新保守主义者是以美国“单极时刻”先锋的身份出现的。如今,他们声称美国已在衰落。在这一点上,他们可能说对了--尽管他们所述的理由并不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崛起削弱了美国的相对主宰地位。新保守主义者表示,美国衰落不过是一位软弱的总统造成的暂时结果。他们相信,单靠意志就能扭转这一局面。

  他们这么想是错误的。但是,现实往往符合他们的世界观。3个月前,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成功实施了二战以来欧洲第一次领土举措。奥巴马对此几乎毫无办法。中东正陷入比以往更深的派系斗争。奥巴马看来再一次无力以对。如果说在当今世界,其他国家似乎在挑战美国霸权,那是因为这就是实情。这一切都支持了新保守主义者的世界观。

  现实是,这是一个他们一手促成的世界。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不但源于其经济和军事实力,而且几乎在同等程度上依仗其信誉。美国的电视网络可能已揭过了阿布格莱布监狱、水刑和林迪·英格兰这一章,可阿拉伯世界没有。曾预测巴格达人将捧鲜花迎接美军的人,现在又回到了屏幕上,告诉我们该如何修复伊拉克局势。他们绷起脸指责,奥巴马要为目前的伊拉克乱局负责。尽管看来怪异,但他们再次变得令人尊敬了。与此同时,奥巴马将派出300名军事“顾问”去帮助伊拉克的努里•马利基政府。

  半个世纪前,约翰·肯尼迪在越南也是这么做的。他也陷入了一种两难处境--去帮助一个政府,而该政府却在助推威胁把它推翻的叛乱。他那一代人也拥有自己最顶尖的人才。在伊拉克问题上,正如在越南问题上一样,回忆一下过去是必不可少的。

【编辑:吴倩】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