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奥巴马向中国放“狠话” 分析称不会突破底线

2014年08月08日 09:3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他第二个总统任期快要过去一半时对中国放了句狠话:对中国一定要“狠一些”。这是否意味着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将出现重大调整?

  专家认为,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确有一些强硬表现,但中美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大格局并未改变。

  说了什么“狠”话

  在英国《经济学家》周刊3日刊登的专访中,奥巴马以一副“中国通”的样子聊了自己对中国的理解。“大家必须对他们(中国人)相当强硬,因为他们会竭尽全力推进(自己的目标),直到遇阻。”

  这句话被中外媒体广为引用,被解读为“奥巴马要对中国实行更加强硬的政策”。

  实际上,奥巴马在专访中就中美关系还提到三点:

  一,与中国的一些摩擦和紧张态势可以“管控”,美欧应该继续发展与中国的“全面伙伴”关系。

  二,与中国发展关系的前提是中国融入现有的、对美国有利的国际秩序,但同时要在现有秩序的基础上衍生出更加具体和强硬的机制以“管制”中国。

  三,中国经济越发展、在世界经济“食物链”上地位提升越多,就越容易与美国找到共同的利益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说,奥巴马的这一表态并不新鲜,更多延续了他先前的观点,即以所谓的用“国际秩序”约束中国。

  张蕴岭说,中国随着实力不断增强,自然会对现有一些不平等的国际秩序提出不满和挑战,而奥巴马的言论可以说是他面对中国崛起和中美竞争做出的反应。

  做了什么“狠”事

  专家认为,在中国崛起背景下,中美之间在某些领域的竞争加剧,美国在东北亚等一些事务上对中国的政策日趋强硬,这一点无需回避。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告诉新华国际客户端记者,美国对华政策强硬趋势的表现之一是,美国政府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问题上的立场从至少在公开表态中不选边站队,改为支持和辅助与中国有矛盾的国家。

  朱锋说,奥巴马政府这一政策趋向需要从美国的国内政治和国际战略两方面来理解。在国内政治方面,不少美国人指责奥巴马的外交政策过于软弱。面对中期选举等压力,奥巴马期望向国内证明,自己也是“狠角色”。

  而在国际战略上,奥巴马政府正大力推进“重返亚太”的战略中心转移,力图通过对华的强硬姿态给美国亚太地区盟友以交待,打消盟友的疑虑。

  张蕴岭认为,中美两国在新实力对比下的竞争是相互的。美国在中国周边的一系列举动对中国是一种刺激,而中国影响力增强以及维护国家权益的一些措施在美国眼里也是一种压力。

  怎样应对“狠”招

  专家普遍认为,奥巴马最新表态以及美国近来强硬表现不意味着美国对华政策和中美关系出现根本性变化,双方仍然在多个领域寻求交流与合作,维护着“斗而不破”的双边格局。

  比如,两国领导人之间就重大国际问题多次及时以通电话等方式直接沟通,中美战略与经济年度对话顺利举行以及中国海军首次正式参与美国主导的环太平洋多国联合军事演习等。

  朱锋解读,美国对华政策有一定连贯性,再强硬也不会突破双边关系底线。

  他认为,应对美国眼下在海洋争端等事务上的一些“狠”手段,中国应该“守中有招”。

  第一,就领土主权等原则问题要坚持据理力争,不能退让。

  第二,不能一味以强硬对强硬,需要“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比如在南海问题上注重对国际海洋法的应用等。

  张蕴岭认为,中美关系的维护,除了双边努力之外,还应该多边发力。

  实际上,中美现阶段都在为设立两国交流与合作的多边平台做努力,包括扩大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以及东亚峰会等,只是两国仍需就创立双方都能接受和融入的新多边机制以及修订现有的国际制度进行磨合和尝试。

  张蕴岭说,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其实重要的并不在于最终的结果,而是其中的过程,即在合作与竞争中维护不冲突、不对抗的双边环境。

【编辑:查云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