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俄罗斯对G7警告不在乎 称新制裁“毫无新意”

2015年06月11日 08:32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

  “如果美国的中程导弹再回到欧洲,将意味着该国退出《中程导弹条约》,会对全球安全和稳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安东诺夫9日对美英等在G7峰会期间对俄发出的最新军事威胁作出强硬反应。美国总统奥巴马在G7峰会后发表讲话,对俄罗斯发表了迄今为止最为激烈的批评,称“普京为了重现苏联帝国荣光的幻想,将毁了俄罗斯”,他说,西方将继续加大制裁俄罗斯。向来对西方指责以牙还牙的俄罗斯,则再次嘲讽最新制裁威胁“毫无新意”。但俄罗斯对英国外交大臣透露“愿重新在境内部署美国核导弹”的消息十分关注,俄国防部称“正对消息进行一丝不苟地分析”。近来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越来越走向冷战期间“军事对峙”的轨道,双方战机几乎是脸贴脸地搞对抗演习,但双方此前并未进行如此赤裸裸地“核威胁”。冷战期间,美苏签订的《中导条约》被认为是阻止双方从冷战走向热战甚至核战争的历史性协议。尽管英方强调“在英国部署美国核导弹的可能性暂时只是假定”,但德国《柏林日报》9日称,随着双方舆论攻击、政治抵制和经济制裁的加强,特别是各种军事系统对抗的铺开,欧洲似乎又回到30年前。

  西方打出经济制裁与军事威胁“组合拳”

  “G7对抗普京:奥巴马警告俄罗斯勿回苏联时代”,德国《明镜》周刊9日称,奥巴马利用G7峰会闭幕之机发表讲话,对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了迄今为止最为激烈的批评,抨击了普京的孤立主义政策。7国领导人释放出的信号是:如果乌克兰冲突升级,那么他们随时准备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奥巴马在峰会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警告,“普京为了追求重现苏联帝国荣光的幻想,将毁灭俄罗斯”。奥巴马说,“他必须做决定,是继续破坏国家的经济,让俄罗斯处于孤立境地,以追求再造苏联辉煌这一执迷不悟的野心?还是承认俄罗斯的伟大并不依赖于侵犯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呢?”奥巴马警告说,如果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侵略行为”“变本加厉”,那么G7就会采取“额外的措施”。

  G7峰会8日在德国结束。“美国之音”称,峰会联合声明谈到包括贸易、气候变化以及恐怖主义等广泛议题,但首要的是向俄罗斯发出新警告。声明称,“为加大俄罗斯需要付出的代价,我们随时准备采取进一步的限制性措施。”“制裁措施的持续时间应该清楚地与俄罗斯完全执行明斯克协议和尊重乌克兰主权挂钩。”法新社称,欧洲本月晚些时候将开会决定是否延长欧盟对俄罗斯的主要制裁。

  不过,俄罗斯对这类制裁威胁满不在乎的态度一如既往。英国《卫报》9日引述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的话称,俄罗斯注意到了最新的制裁威胁,但该说法“毫无新意”。克里姆林宫发言人甚至嘲讽称“俄罗斯国家领导人不会参加无论以G7还是G8形式存在的无法有效讨论世界问题的会议”,而将“致力于能反映世界平衡力量的其他模式的会议”。佩斯科夫说,他相信G7领导人在如何对待俄罗斯方面还远没有团结起来。

  “在奥巴马和其他西方领导人对俄罗斯强硬讲话的背后却是一个残酷的现实。没有一个世界大国的领导人认为对俄罗斯的经济和外交惩罚会改变普京的算计,而且到目前为止普京也没有改变其战略的打算”。美国《丹佛邮报》8日发出这样的哀叹。事实上,制裁并没有改变普京的军事态势。

  确实,俄罗斯与西方的对抗越来越有冷战时期美苏“军事对峙”的意味。俄罗斯与北约经常隔着边界面对面举行针锋相对的大规模军演。波兰国防部新闻办公室9日称,北约首次快速反应力量军演“Noble Jump”当天开始在波兰举行。此前一天,北约另一场大规模军事演习“军刀出击2015”在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等波罗的海国家拉开帷幕。来自北约13个成员国和伙伴国的大约6000名士兵参与此次军演。与此同时,俄罗斯则在地中海与埃及、以及在吉尔吉斯斯坦与吉方举行军演。

  更令世界关注的是美英日前发出的最新军事威胁——核威胁。英国《每日邮报》8日称,美国正在考虑取消冷战时期美苏签订的《中程导弹条约》,在欧洲重新部署核导弹,英国则愿接受部署。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星期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英国正在考虑这一计划,因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紧张加剧,英国和美国在这方面会密切合作。哈蒙德表示,西方要给俄罗斯发出明确信号,以回应俄方军事活动增加所表现出的“令人不安的迹象”,不能让俄罗斯越过红线。不过,哈蒙德又补充说,在英国部署美国核导弹的可能性暂时只是假定,因为,在目前乌克兰冲突持续之时,西方不希望引发“多余的挑衅”或新一轮军备竞赛。

  美英吹响“冷战”号角

  “《中导条约》是冷战时期美苏签订的有关限制和销毁中短程导弹的条约,虽然条约规定美苏协议销毁的导弹数量只占各自核武库的一小部分,但这一条约是核武器出现以来达成的第一个真正削减核武器的协议。”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研究员翟德泉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987年美苏签署《中导条约》并没有终止日期,目前美俄仍受到该条约约束,更重要的是,《中导条约》和世界整个军控、裁军体系共同作用,对当今世界抑制军事对抗,特别是防止大国之间大规模冲突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导条约》一旦被突破废弃,等于当前世界共同努力建设的军控体系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翟德泉表示,美英释放部署核导弹的消息可能意在试探和博弈,但如果美国真在欧洲重新部署核导弹,等于把俄罗斯逼到墙角,足以引起一场军事冲突,对欧洲的危险性远远大于对美国。

  对美英的核威胁,俄国防部副部长安东诺夫9日表示,“俄罗斯国防部正在就有关遵守《中导条约》议题对不同的消息进行一丝不苟的分析”,为确认美国的官方立场,俄罗斯已通过军事外交途径要求美国解释媒体有关在欧洲部署导弹计划的报道。俄新社9日援引俄联邦委员会(上院)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谢列布林尼科夫的话称,“俄将对美国在欧洲任何国家部署核武器做出完全相对称的回击”。他说,俄罗斯并不想进行军备竞赛,但作为回应措施,俄罗斯必将进一步增强自己的核导弹能力和部署。

  美国广播公司8日称,美国政府研究在欧洲部署陆基导弹,是为了回应俄违反《中导条约》。报道称,美方目前正在研究3种军事回应方案,分别是发展防御性武器、对违反《中导条约》的核武器进行先发制人式打击以及平衡打击能力。报道称,尽管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以便先发制人摧毁俄核武器的选项并没有公开宣布,但只要有这种暗示,就“带有一种吹响冷战号角的味道”。

  《莫斯科共青团员报》9日引述俄军事专家科罗特琴科的话威胁称,英国表示愿意部署美国的核导弹,实际上对英国自身的国家安全是重大威胁。“如果发生军事冲突,英国将成为俄罗斯打击的首个目标。在发生核战争的情况下,英国将不复存在”。他说,“我们看到,美国正在为与俄罗斯发生战争做准备。实际上,英国并未面临俄罗斯的任何威胁。英国此举只是为了表明是美国的忠实盟友。为了避免国家安全受到威胁,英国就不应该当美国的马前卒。”

  “欧洲正在失去平衡”

  “欧洲正在失去平衡”,德国全球观察网9日称,冷战期间,美国核导弹曾部署在德国、意大利和英国等。自1987年美苏签署《中导条约》后,美国逐渐撤出在欧洲的核导弹。欧洲成为和平区。现在,美国核导弹可能又要回来了。随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西方和俄罗斯的关系最终摊牌,并走向冲突的边缘,而欧洲再次成为新的冲突区。报道称,这并不是欧洲人愿意看到的,欧洲因此正在分裂。

  俄新网9日引述斯洛伐克总理菲乔日前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的讲话称:“俄罗斯是我们的重要伙伴,与其发展关系不可忽视。如果对俄制裁对斯洛伐克带来不利影响,我将坚决反对。”他还称,“当我看着世界地图时,看到的是四个方位,并不仅仅是西方。很多国际问题,包括伊朗核计划或者是叙利亚危机,如果没有俄罗斯的参与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路透社8日称,俄罗斯当天拒绝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年度报告上签字,因文件上将克里米亚一座核反应设施列入乌克兰境内。此举将对联合国核项目核查工作造成影响。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问题专家闻一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西方和俄罗斯的关系由乌克兰危机引起,当时的冲突基本上局限在乌克兰本土,西方对俄罗斯也主要是经济制裁和外交博弈,现在双方的较量已经超越本土,并且军事较量的彩色渐浓,战略对峙的氛围已经形成。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8日引述北约前秘书长拉斯穆森的话警告称,乌克兰危机可能持续数十年。拉斯穆森对这场冲突能否平息下来的前景感到悲观,他称,俄罗斯“正蓄意破坏邻国的稳定——不仅仅是乌克兰,其目的是复兴苏联曾扩张到的势力范围”。

  “乌克兰危机使得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对立起来,而参与这场战争的不只有坦克、大炮和军队,莫斯科还有许多其他武器。”《纽约时报》8日称,莫斯科发起了联合行动,利用经济力量,为欧洲政党及运动提供资金。法国国民阵线就从莫斯科的第一捷克俄罗斯银行获得了一大笔贷款,帮助该党角逐2017年总统大选。这家银行与克里姆林宫有关。报道称,俄“正在欧洲播撒分裂的种子,破坏欧盟的稳定,可能会打破至今外表似乎一致但不时显露出脆弱迹象的反对俄罗斯入侵的共识”。

  俄塔社9日称,普京10日将开始对意大利进行访问。他将与意大利总理和总统举行会谈,主要讨论加强两国合作问题。他还计划与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举行会面。报道称,在当前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恶化的背景下,普京此次访问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访问可能是让欧盟在制裁俄罗斯的立场上出现分歧。(驻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记者 萧达 青木 纪双城 孙微 陶短房 记者 刘畅 王渠 陈一 柳直)

【编辑:张艾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