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古巴恢复邦交关系:古巴人淡定观望未来路

2015年07月27日 09:48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

  在古巴与美国恢复邦交关系前的最后一个周末(7月20日,古美正式重新互开使馆——编者注),《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赶到了古巴。这里夏日炎炎,但对于两国使馆的重开,与美国历史性地再握手,几乎看不出当地人有任何情绪上的波动。他们的淡定甚至让记者怀疑来错了国家。“为什么不激动?”记者问了很多古巴人。“想知道为什么吗?”很多古巴人回答道:“多在古巴走走,你就会明白为什么。”

  收集“崇洋媚外”物件的餐馆

  记者的第一站自然是哈瓦那,因为这里是美国驻古巴利益代表处(即现在的美国大使馆)所在地,更是古巴的政治中心。当司机将记者引到代表处门前时,是当地时间7月17日下午。当时大门紧闭,但任何人都可以走到距离大门入口处很近的地方拍照留影。看门的当地雇员不仅不阻拦,还有人拿出手机拍下迎面走来的游客。这与欧洲、非洲的美国驻当地使馆门前森严的气氛截然不同。

  这就是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这里,美国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国家。但记者又怀疑,这或许是古巴官方刻意营造出的冷淡气氛。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月,古巴官员多半都在休假。

  在走过一条又一条绘有卡斯特罗兄弟和切·格瓦拉画像的街道后,记者来到一家据说是当地生意最好的餐馆。老板克里斯托弗说,他5年前才将这家餐馆开起来,成功之道在于他从古巴各地朋友那里收集到的西方消费文化广告牌。“一些可口可乐广告牌是我从哈瓦那当时正在收拾搬家的朋友那里得到的”,他指着满墙的装饰品对记者说,“有的则是有人听说我爱收集这些,专门让朋友的朋友从外省给我捎来的,比如这个浪琴表的广告牌。”克里斯托弗说,他收集这些没花一分钱,因为在过去的50多年里,原先的主人们普遍觉得无处可挂这些“崇洋媚外”的物件,还不如当人情送出去。

  正是克里斯托弗将这些牌子挂在用餐区四周,吸引了很多西方尤其是美国喜欢怀旧风格的顾客,出手大方的顾客越多,生意自然越红火。由于这个因素,克里斯托弗对未来的古美关系充满乐观,他甚至担心自己的餐馆在9月份之后能不能容下更多访客。

  也不是所有古巴生意人都如此。在古巴最西端省份比那尔德里奥,烟叶种植场场主海克特就对古美复交兴趣不大。44岁的海克特去过俄罗斯、东欧以及拉美邻国,他自认不是井底之蛙。面对记者,他用他骨折的脚说明“古巴人并不羡慕美国,也不需要美国”。“我没去过美国,但听说有个奥巴马医改方案改来改去,美国老百姓看病似乎还得垫进去很多自己的积蓄”,他用带着嘲讽的口气说。在古巴,全民医疗免费让海克特治病不用花钱。他还说,他靠政府的产量控制配额经营,时忙时闲,没有压力的日子过得更舒心。

  比那尔德里奥省凭借可以躲避旱灾、风灾的地理优势,种出全球闻名的上乘烟叶,成为古巴出口经济的重要贡献者。已不愁吃穿的当地人对同美国增进交往兴趣不大。海克特说,他没打算自己或让子女去美国看看,或是留学。

  “越签越穷”的赴美梦

  想去美国的古巴人其实并不少。7月20日,美国驻古使馆重开。由于美国国务卿克里8月14日才到哈瓦那参加升旗仪式,所以使馆仍然大门紧闭,只留孤零零的旗杆竖在门前,让对面沿街架设的摄影机拍来拍去,让拿着话筒做直播的记者们用来做背景。记者看到,使馆大门前的广场台阶上约有百余人,绝大多数都是来看热闹的外国游客。

  不过,把视线左转90度,就能发现使馆大楼侧面,有几百名排队的古巴人,他们在办赴美签证。不熟悉历史的人,或许会以为古巴人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除了偷渡没有办法去美国。其实,美国在签证发放上,在拉美国家中对古巴格外“垂青”,每年有两万个名额。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每年会有两万古巴人踏上美国领土,实际数字不会超过一万。有当地人沮丧地告诉记者,这已经是他们第三次申请,但仍然被拒。年纪轻的会被怀疑有非法滞留动机,年长想去美国探亲的总被签证官反问“为什么你的儿女们不能来古巴看你?”

  眼前的这处办公地点已经从“美国驻古巴利益代表处”变为“美国驻古巴大使馆”,但对于在此等候的人来说,处境没什么两样。他们甚至担心以后会因更多人想去美国而导致签证更难办。

  在古巴,办一次赴美签证绝对是件大事:不仅需要提前通过远没有普及的互联网注册预约时间,还要准备好所递交的不可退还的160古巴可兑换比索(相当于160美元)。可多数古巴人的月薪只有23美元,“越签越穷”对于古巴人来说,真不是一句气话。

  任重道远的经济改革

  一些去过美国的古巴人告诉记者,面对古美复交,大家看起来不喜不哀,原因是很多人都在观望接下来的路。

  小时候曾和祖父母生活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雷恩,在克里斯托弗的餐馆打工。他知道美古老百姓生活上的差距,但他认为,古巴就算准备和美国重新开始交朋友,也不能事事学美国。“如果满街都是麦当劳,大家唱的都是美国当红的流行歌曲”,雷恩说,“那古巴就完了。”

  不过,雷恩以及很多80后感到生活“的确挺苦”。眼下的古巴,最繁华的城市仍是哈瓦那,这里的发展水平和中国上世纪90年代初差不多,甚至有些方面还不如。市区道路有扫得锃亮的,美国50年代风格的出租车随时等候召唤,但起步至少5个古巴可兑换比索。对于多数老百姓来说,只能等候基本上不会准点抵达、外壳锈迹斑斑的公交车。

  2011年,古巴共产党将经济改革作为国家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但计划经济遗留的弊病仍影响着这里的人。如果你不甘心每月只拿23美元养家糊口,那么你可以尝试踏足私营行业,而这指的主要是围绕旅游业发展起来的服务业。一旦从事这些行业就意味着要面对动辄40%的所得税。另外,对于一些非古巴籍的定居者,要么选择买房置业,要么选择做生意,两者不可兼得。这样的法律还会执行多久,很难预测。

  记者这类不会久留的访客,同样感到一些不便。在哈瓦那,八成酒店是四星级或五星级,但时值酷夏,记者所住的酒店仍然无法保证房间里随时可提供冷气,因为国家电力供应难堪重负。

  在古美复交前,一些外媒很关注古巴建成的市区wifi站点。但在酒店这样的涉外地点,无线上网速度平均只有500K/s左右,每小时费用约10美元。当地人称,1000多万古巴人中大约只有不足200万人可以使用这种“龟速”网络。

  记者相信,把这些不便说给多数古巴人听,他们定会一笑置之。对于他们来说,和过去几十年被封锁相比,这些根本不算什么。在哈瓦那的唐人街,50岁的李荣富跟记者反复讲到一句话:“你们想不到当时的封锁多么厉害。”他说,他感觉当年最缺的不是钱,也不是粮食,而是药。很多古巴人生病了,由于所需药品源自美国,医院和家人束手无策。

  清晰可见的盟友印记

  在古巴,可以看到盟友留下的印记。比如很多人能说流利的俄语,很多人把去俄罗斯旅游作为最爱——这是苏联的影响。委内瑞拉的石油援助弥补了古巴产能不足的硬伤,因此,很多古巴人家的厨房会贴上委前总统查韦斯的画像。如今,从路上跑的大巴,到人们手中的手机,再到常用的家电、油盐,很多来自中国。所以,在古巴街头,当地人见到记者,常会热情地打招呼。

  记者接触的古巴人中,多数人相信,克里到访后,会有更多美国人来到“神秘”的古巴。但多数人用他们的或他们听来的故事告诉记者,古巴的未来并不掌握在纷至沓来的美国人手中。个中原因,有历史伤痛造成的不信任,有意识形态分歧带来的深度合作障碍,也有彼此生活差距所造成的消费价值观不对等。但最重要的是,经历几十年发展的起伏,多数人能理性地看到,古巴能不能有更具前景的未来,需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对他们来说,看到古巴国旗在华盛顿升起,不会有多大触动。但如果有一天,古巴人也能和崛起的友邦一样实现自己的古巴梦,相信很多人都会激动地落泪。(环球时报赴古巴特约记者 曹劼 )

【编辑:孔庆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