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李林森逝世万人送行 曾言当官两张纸做人最重要(2)

2011年12月31日 11: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农民最讲感情,

  你对他好,他对你最好”

  2011年8月4日晚,宣汉县五宝镇,上千只河灯缓缓飘出河口,镇里男女老少齐聚河边,目送河灯远去。

  河灯放尽,有人默默端来一碗面条,放在河边,轻轻说了声:“书记,来碗面条。”端面条的是车坝面馆老板周殿礼。时至今日,他还能清晰地记起李林森第一次到他面馆里的情景。

  1997年,周殿礼的面馆来了个年轻人,拿着个箱子和一捆棉絮,说:“老板,来碗面。”周殿礼后来才知道,他就是从县检察院调到梨耳村当村支书的李林森。他开面馆这么多年,头一次看到的只吃面条不进饭店的下派干部。

  李林森后来经常到周殿礼的面馆吃面,一元钱一碗的素面,周殿礼想给他煎一个鸡蛋,或者加份炒肉丝,他都谢绝了。脚穿黄布胶鞋,身套蓝布衬衫,吃着一元钱的素面,李林森念叨着张家的地,李家的田,村东的路,村西的桥。周殿礼搞不明白,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放弃城里的优越条件,到这个偏远的小乡村来干啥。

  1969年,李林森出生在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红岭乡大山里一个普通的农家,父亲李德明给这个长子取名林森,望他成为栋梁之才。李德明是当地小学的教师,后来又成为校长,他常常给李林森讲发生在川蜀大地上的那些英雄故事。李林森也从小就喜欢和红军有关的“连环画”,工作以后,他还常到宣汉县王维舟纪念馆,并和馆长讨论:“当年红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主要取决于他们在任何困难下绝不动摇,依靠群众。”

  1989年,李林森考入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后本可留在城市,但他选择回乡教书。三年后,他通过考试,成为县检察院的一名检察官,办理了多起大案要案,还参加过抓捕公安部A级通缉犯,很快就成为检察院的一颗新星。

  顺风顺水的李林森却在1997年作出一个决定:申请下派当村官!“我对农民有感情。农村人朴实勤奋,他们需要有文化、有技术的人。”李林森对不理解的父亲说。他也努力说服了刚生完孩子的妻子:“你别担心,农民最讲感情,你对他好,他对你最好。”宣汉县委副书记张宗昭清楚地记得,“他是全县头一个,而且还申请到最贫困落后的村子去。”

  李林森下派的梨耳村,既穷且偏,离最近的五宝镇还有20多公里山路。当时,农民税务负担重,干群关系很紧张。“紧张到村民看到乡干部都躲,干部召集开会没人参加,干部说什么都没人信。”当时的村干部向守献说。

  不到一个月,李林森走遍了全村287户人家。帮人挑水种田,在村民家吃饭都是把老人先扶上正席,谁家没有蚊帐,他掏钱去买。

  李林森想尽办法帮老百姓增收,他深入场镇农资个体户,传授防病治虫和配方施肥知识,利用赶场的日子沿街向农民宣讲。村里基础设施差,不通公路,李林森找人测路,还筹来两万元资金;村里建了历史上第一所幼儿园,解决了30多名孩子的入托难题。

  2002年7月,李林森从梨耳村调到东林乡任乡长。他在最闷热的七八月份走遍了全乡12个村、97个农业社的每一个角落。

  2003年6月一个周末,妻子向琪和儿子阳阳到东林乡政府,想见见已经两个月没回家的李林森。在李林森只有一张床、一个办公桌的简陋办公室里,向琪发现了一个工作笔记本里写满:罐山村一组王光荣,残疾孤寡老人,种植水稻两亩多,养两头生猪;罐山村一组汪沛山,贫困党员,家庭困难;环山村二组崔元珍,七十四岁,子女在外省务工,种植水稻一亩多;环山村三组孙久金,双目失明的,生活难自理;红界村五组五保户孙光金,多病,家庭困难……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