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杭州9成餐馆不知垃圾流何处 委员:建立处置机制

2012年01月13日 15:32 来源:今日早报 参与互动(0)

  三位省政协委员关注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

  杭城9成餐馆不知餐厨垃圾流向何处

  刘世美委员建议尽快建立统一收运、集中处置机制

  今年省政协委员的建议意见中,有三人提到餐厨垃圾,尤其对防止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提了不少建议。

  省政协委员刘世美提到: 据《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2008—2020)》,至2020年,浙江星级饭店总数将达到1800家左右,浙江在发展高星级酒店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型、连锁性等“平民”饭店的发展,仅杭州市现有各级餐馆1万余家。

  如此大规模的餐饮业主体,导致了餐厨垃圾的大量产生,如何妥善处理餐厨垃圾已经成为影响浙江省各地市容环境卫生、人民生活环境的关键所在,已成为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状

  餐厨垃圾多自行处理,交给外来人员拉运占88%

  昨天,记者走访杭州市中山北路、百井坊巷、河东路等市区餐饮业相对集中的路段,这些餐馆的垃圾处理几乎都是由环卫部门的垃圾运输车来清理。不过,有餐饮从业人员偷偷告诉记者:“有的小餐馆利润不高,会悄悄找一些回收人员处理餐厨垃圾,从中收点钱回来。”

  此外,一些小餐馆的垃圾直接扔在店外,废水直接排放外面,一旦遇到雨天,垃圾和油污渗入雨水管道流进河道,对河道造成不小的污染。

  杭州市城管委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置监管中心的相关负责人说,餐厨垃圾处理是他们新一年里的重点工作,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开展难度非常大,在政策支持,场地、设施配套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餐厨垃圾处理的主要技术包括填埋、焚烧、厌氧发酵、好氧堆肥、直接烘干作饲料、小型生化机处理等。眼下,生活垃圾和餐厨垃圾多是混合填埋处理。利用新技术处理餐饮垃圾比例非常小,而且填埋场存在渗沥液污染,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

  刘世美委员提供了一组数据:杭州市餐饮业将餐厨垃圾自行交由外来人员拉运的占88%,其中,人力三轮车方式收运的占54.6%,机动车收运方式呈上升态势;89%的餐饮业主对上门收集者不支付任何费用,也不过问其用处,11%的餐饮业主向上门收集者支付一定的处置费用,有28%餐饮业主还向上门收集者收取费用。

  另外,餐厨垃圾被养殖户收取约占了82.5%。由于技术及设备的缺乏及出于经济成本考虑,大部分养殖户不具有深度处理能力,这部分餐厨垃圾多数未经处理或仅经简单加热处理即被用来喂猪。

  此外,餐厨垃圾进行二次利用如提炼潲水油的占了7.2%;环卫部门统一上门收取的仅占了9.3%,这部分多被收集运至垃圾填埋场填埋或垃圾焚烧厂焚烧。

  刘世美委员表示,针对餐厨垃圾问题,省市相关方面都曾有过相关政策。就目前而言,现有的法律法规对处理餐饮垃圾方面给予一定指导,但仍存在法律约束力不够,可操作性不强,导致餐饮垃圾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研究缺乏政策及资金指导。

  建议

  建立餐厨垃圾统一收运、集中处置机制

  刘世美委员建议,借鉴发达国家做法,严禁餐饮业向毛皮类动物以外的牲畜喂食厨房泔水;以餐饮业餐厨垃圾的产生量为基准进行垃圾收费标准的制定;严格禁止小贩收集餐厨垃圾,违反者给予餐饮业严格罚款处置;严禁各级牲畜饲养场将餐厨垃圾不经处理就直接饲养牲畜,从源头上杜绝“泔水”牲畜,保障食品安全。

  为此,刘世美建议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使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工作有制度保障。

  其中,为落实监管责任,建议成立餐厨垃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级政府和城管、环保、食品药品、质监、卫生、工商等部门以及餐厨垃圾处置企业的职责任务,实行餐厨垃圾管理责任制。

  在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运作过程中,将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作为一个整体项目,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政府公开招标,确定符合特许经营条件的公司为项目建设单位,对辖区内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实行独占性经营。

  相关链接

  浙江立法阻击地沟油源头

  从今年元旦起,未经市容环境卫生部门依法许可从事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的,可处以3000至30000元的罚款。

  去年9月30日,省人大常委会通过《浙江省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条例(草案)》,立法规定了宾馆、饭店、餐馆和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食堂等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当建立餐厨垃圾处置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单独收集、存放本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并禁止将餐厨垃圾交由未经市容环卫主管部门依法许可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单位处理。(记者 包敦远)

【编辑:张志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