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媒体批“争当贫困县”怪象:贫困缘何成特大喜讯?(2)

2012年02月01日 06:53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邓昌发

  反方

  近年来,媒体和网友频频批斥“争当贫困县”之怪象,但一些地方绞尽脑汁却想戴上“国家扶贫重点县”的帽子,事实上,有的“贫困县”早已成了“财政大县”、“经济强县”,却依然不愿摘下这顶“穷帽子”。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贫困县在未来10年中,每年都可以得到国家和省、市给予的大量的扶贫贷款、以工代赈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同时在教育、招商引资等各个领域,都可以享受国家明文规定的优惠政策。正是这些不少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好处,所以大家都不愿“脱贫”。据悉,新邵县被纳入国家扶贫攻坚主战场武陵山片区后,每年能够得到国家5.6亿元资金。如此看来,该县“成功纳入”岂不是一个“特大喜讯”?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助理宋迎昌认为,国家级贫困县真正贫穷的是老百姓,扶贫资金应该踏踏实实地落在老百姓头上。但事实上,人们看到的是,有的贫困县将国家的扶贫资金用在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上,给自己脸上“贴金”,为自己升迁增加砝码,更有甚者,用在大吃大喝上了,这不能不让人感到蒙羞、“难以接受”。

  站在新邵县的角度,该县能够得到上级的大力扶持,成功纳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来之不易,值得“高兴”、“感激”,但笔者期望的是,别像过去有的地方那样,不能将其用在真正贫穷的百姓身上,而且用在“歪门邪道”上,那就有悖国家政策的初衷,有负百姓的厚望了。

  付彪

  评判

  不思进取典型代表

  说句不中听的话,成为贫困县有什么好炫耀的?其中又有何“特大喜讯”而言?岂不是活脱脱地透出当地政府官员的一种吃国家、依赖国家的思维?改革开放都30多年了,全国各地都在大干快上,想方设法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带领当地百姓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致富发展之路。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把“穷”当作一种耻辱,当作一种奋进的动力,卧薪尝胆,以求尽快甩掉贫困落后的“帽子”。

  而反观新邵县,却把“荣膺”国家级贫困县的头衔当作了“特大喜讯”,沾沾自喜,把未来十年将享受国家在财政、税收、金融、投资、产业以及土地、生态补偿多方面的政策扶持当作炫耀的资本,显然是发展理念上的重大错位,说白了是不思进取、以穷为荣的典型表现,是在“穷折腾”。很难想像,在这种思维和“理念”导引下,新邵县今后会得到科学发展,新邵县的百姓会很快脱贫致富。此外,这种靠争得贫困县头衔的思维和做法,也凸显当地官员缺乏领导智慧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才能,是典型的“等、靠、要”和“坐享其成”的懒政作为。

  从新邵官方网站上所发布的新闻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整个文字表述中,没有表达半点感恩的心,没有激发出任何拼搏奋进的热情,反而是一种“狂喜”的表露,一种“天上掉馅饼”式的欢呼,把获得贫困县的头衔,当作了重大“利好”,当作了执政的政绩。这般精神状态和作为,实在是令人大失所望,也实在是有些丢人现眼。

  扶贫不是扶懒,扶贫更不是一块永远吃不完的“唐僧肉”。对于这种“特大喜讯”,还是少一些炫耀为好。如果连申请到“贫困”的待遇都当作“特大喜讯”,还要一大堆的县领导干什么?此外,面对这些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干部,当地百姓还有什么指望?国家又有多少优惠政策和补贴,能够填满这种背离科学发展精神的“欲望”?

  唐卫毅

  -三言两语

  ●“纳入贫困县”成“特大喜讯”同时还反映出了一些地方的“等靠要”思维惯性甚至地方领导干部的懒政思维。

  ——杨凡

  ●出现贫困县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绝对贫困,地方经济始终挣扎于贫困线下;另一种是相对贫困,在发展浪潮中发展步伐落后于其他县市,进而被挤进贫困县行列。很明显,无论哪种原因都值得当地深刻反思,而非以贫困为荣,把贫困县的帽子视为当地争夺经济资源和政治资源的资本。

  ——谢慧

  ●正如一学者所言,要想让贫困地区励精图治,变“等靠要”为“追赶超”,还得“改变当前贫困县评定的畸形或者错位的文化环境,对贫困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效益进行科学评价。”

  ——牛一元

  ●贫困县既然获得了政策扶持和经济资源,就必须在一定时期内产生相应的经济社会效益,如果达不到发展预期,必须启动对贫困县主要领导的问责,使贫困县的帽子不能戴得太舒服。

  ——郭宇

  ●穷则思变,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常理。至于怎么变,需要各级领导者头脑清醒,积极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变压力为动力,集民智民力共同打开地区的致富大门。

  ——梁飞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虽然一些相对贫困落后的地区都希望得到国家的“关照”,享受到国家的诸多优惠政策,但这毕竟是暂时的,国家也不可能“养”贫困地区一辈子。

  ——付华

【编辑:邓永胜】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