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跋涉3000多公里返回中山站

2012年02月09日 21: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南极中山站2月9日电 题:中国南极内陆考察队跋涉3000多公里艰难返回中山站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历时54天、接力往返3000多公里,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内陆队成功穿越了雪坝丘陵密布的“魔鬼地带”和深不可测的冰裂缝,克服了低温酷寒、高原缺氧、连续的地吹雪和白化天,以及不断出现的车辆故障等一系列困难,成功完成了南极内陆“冰盖之巅”上的昆仑站的各项建设考察任务,并于2月8日傍晚艰难返回中国南极中山站。

  “连续54天不能洗澡洗脸,甚至不能刷牙,吃饭没有新鲜蔬菜,还要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体力下降、睡眠不足。在零下35-40℃之间的低温下工作,戴手套无法完成操作工作,脱下手套是刺骨地寒冷。”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内陆队员李忠东在结束了54天的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返回中山站时对记者说。

  “在户外停留的时间长一些,回到房间时脸上肌肉感觉是僵硬的,参加昆仑站二期建设的几名队员由此脸上发生了冻伤。”说起昆仑站的寒冷,李忠东说,“我做过一个试验,在大风天气里把一杯温水倒在地上,会立刻冻住”。

  “去昆仑站的时候,由于负载过重、车辆故障,内陆队从距离中山站860公里的地段开始接力往返倒撬行进,每天相当于多走一半的路;返程途中,由于车辆故障,从距离中山站360公里至130公里地段也是倒撬行进。”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内陆队队长、昆仑站站长金波8日晚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一路算下来,此次内陆队在南极内陆冰盖上多走了600公里,往返行程超过3200公里。”

  “由于车辆接连出现故障,去的时候担心车队不能把物资按时运抵昆仑站,到了昆仑站之后,又担心车辆出现故障26名队员无法安全返回中山站,”金波坦言,“作为队长压力非常大。”

  “这次南极内陆考察非常艰难,与前几次相比,首先天气情况较差,一路上经常遇到暴风雪、白化天、地吹雪等恶劣天气;其次,车辆故障出现频率多,8台雪地车有6辆出现故障,4辆车先后出现发动机故障,现场维修困难。”已经4次深入南极内陆冰盖考察的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内陆队副队长、昆仑站副站长魏福海对中新社记者说。

  距离中山站直线距离为1228公里的冰穹A区域,年平均气温低于-50℃,海拔4093米,由于空气中氧气更为稀薄,高原缺氧状况大约相当于中国青藏高原5000米海拔的地区,有“人类不可接近之极”之称。因此中国南极考察队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冰穹A展开的科学考察工作,可谓现今世界最艰难的科学考察之一。

  “由于在内陆冰盖上只有20天左右的工作时间,为在有限的时间内按时完成南极巡天望远镜的安装调试任务,每天需要在零下35-40℃的低温环境下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杜福嘉说,此次天文望远镜安装还算顺利,但安装调试过程也遇到很多问题,由于气温过低、操作困难,以至于双手多处被冻伤。

  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内陆队2011年12月16日从南极中山站出发,2012年1月4日晚抵达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上的中国南极昆仑站,经过20天艰苦的作业,26名内陆考察队员按计划进行了昆仑站的二期工程建设任务,完成了钻取了深冰芯顶部120米深冰芯的作业计划,以及深冰芯钻探场地的建设任务;安装并调试了中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

  “26名内陆队员克服了南极内陆高寒缺氧严酷自然环境的考验,凭借坚强的意志、顽强的作风和高超的智慧,完成了第28次南极考察队最艰巨的昆仑站的各项考察和建设任务,光荣平安地返回中山站,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领队李院生说。(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