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南苏丹维和士兵亲历:“搓板路”上体验生平第一次晕车

2012年02月19日 19: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南苏丹瓦乌2月19日电 (余健兵)当地时间1月28日,我作为新闻报道员跟随中国首批赴南苏丹维和工兵大队勘察分队一行17人,前往南苏丹瓦拉卜州科瓦乔克市进行施工现地勘察任务。此次勘察采取摩托化机动方式进行,勘察点距离瓦乌营区72.4公里,计划往返时间7个多小时。来到南苏丹后,这是我第一次出UN城,随队执行勘察任务,这次勘察之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早晨7点10分,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车队踏上漫漫征程。在3名肯尼亚籍士兵的协助下,从瓦乌UN城出发,为了方便拍摄,我和一名翻译坐在肯尼亚的皮卡车上。出营地两公里便是瓦乌市,这是南苏丹的第二大城市。涂有UN标志的车辆行驶在瓦乌市仅有的一条柏油路上,市区到处是红色土路,城市到处是成排的低矮平房,或者是茅草屋,偶尔可以见到一个小院,有座两三层的楼房。

  10分钟后出瓦乌市,车辆行驶在我前几批维和人员修建的红土质道路上。这时大家开始戒备了,据联南苏团安全部门通报,近日,拉卜州科发生几起枪击事件,至少10人丧生。为此,大队制定了多种应急预案,为每台车配备了警卫,而且一路高度戒备,丝毫不敢大意。最提心吊胆的还是当地恶劣的路况。车辆就在坑洼不平的“搓板路”上开进,不得不减慢速度。由于气温高达43℃,车辆每开一段就得歇一阵,以防发动机“开锅”。

  路旁全是干枯的树木和枯萎的杂草,放眼看去,一马平川,看不见水塘和河流。偶尔可以见到零散的部落,房子的墙仅有一人高,用树棍和泥巴筑成,顶上覆盖着茅草,典型的非洲民居模样,路上很少看到车辆,就算看到也是联合国的车。其间也有几个当地妇女用头顶着大袋的木炭向瓦乌方向走去,肯尼亚籍士兵告诉我们,这是她们自己烧的木炭,能换来一个星期的粮食。翻译宋文强和肯尼亚籍士兵对着窗外这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美景”探讨时,我却无心和大家一样,胃里难受极了,手脚开始变凉的同时,额头上不断沁出汗水,心里冒出了一个最不愿出现的词汇:“晕车”;随之发生的一切,证实了这个预感。

  强忍了一段时间之后,喉咙里传来食物上涌的感觉。我赶紧找了一个方便袋,刚打开袋口,早晨辛辛苦苦咀嚼无数次的食物,从口中喷涌而出。整个人也顿时陷入了晕乎乎的状态,平日里敏捷的思维好像一下子变得迟钝起来,脑袋也开始天旋地转起来。肯尼亚籍士兵全部把目光集中到了我的身上,翻译宋文强从携带的药箱里找出了“龙虎人丹”递到我面前,感动之情涌上心头。

  服完药后,感觉舒服了一些。人员和车辆在路边调整后,继续向目的地开进。抵达现地后,在当地联合国营区特别行政官及安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我们迅速对住宿点和施工点展开了现地勘察。据了解,施工点距离市区较近,人群密度大、成份复杂,各类组织派系多达400余个,艾滋病、疟疾等疾病流行,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同时住宿条件艰苦,水和通信难以保障。勘察分队一行就住宿、施工及安全保障等问题,与当地联合国营区特别行政官及安全工作人员进行磋商。据了解,工兵分队在科瓦乔克的施工建设就是为联合国雇员修建新的居住区,改善生活住宿条件。

  14时,车辆开始返程。没想到,回来的这段行程,情况更加糟糕,真有点要把胃吐出来的感觉。肯尼亚籍士兵看到我痛苦的表情,爱莫能助,只能一个劲地着急。我一直认为自己的身体很棒,从未想到,会在远离祖国万里之遥的南苏丹维和任务区体验生平第一次晕车的痛苦感受。后来,细细一回想,才找到晕车的根本原因,我坐的是肯尼亚的皮卡车,此车底盘高,加上路况如“搓衣板”,晃动特别大,人受不了;还有多日的加班劳累也是“罪魁祸首”。

  痛苦的勘察之旅已结束,艰辛的维和征程还在继续。如若能够让当地人民早日过上和平幸福的生活,我宁愿自己再多承担点诸如晕车等方面的“痛苦”。但和平不会从天而降,唯有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不懈地努力,这片饱受战争蹂躏的土地才会早日沐浴和平的阳光。(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