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探访解放军最后的骑兵部队 骑兵无用论引发争论

2012年03月14日 02:41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探访解放军最后的骑兵部队骑兵无用论引发争论
隐蔽射击训练。

  探秘解放军最后的骑兵部队 战马伙食费比骑兵高

  有人曾用“老兵不死”来形容那永不磨灭的战斗精神,现在我们也许要用“永不隐退”来描述骑兵这个古老的兵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最多时曾拥有12个整编师,历经多次缩编,最后只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驻扎于内蒙古草原和西部边防线。为什么还要保留骑兵部队?骑兵的未来之路何在?晨报记者日前来到北京军区锡林郭勒军分区探访某骑兵营,试图从这里探寻答案。

  -骑兵·现状

  每天操练人马合一

  雪亮的军刀,乌黑的钢枪,矫健的战马,马队在茫茫草原上纵横驰骋。午后的阳光下,刀光熠熠,冲在最前面的一名战士手擎一面红旗——这就是我军最后的骑兵。

  3月4日,记者来到有“中国马都”之称的内蒙古锡林浩特探访某骑兵营,那几天正赶上连续降雪,当地机场关闭飞机停飞,而骑兵战士依然坚持在茫茫大雪中进行了一次马上训练。“上马”、“下马”、“乘马列队”、“抽刀”、“刺杀”,随着指挥员口令发出,战士们与战马一起配合,准确完成战术科目动作,显示出很高的训练水平。在已经拥有隐形战机和巡航导弹的时代,最后的骑兵们保留着传统,每天仍然操练着传统的骑兵科目,进行马上斩劈、乘马射击、马场马术、乘马越障、骑兵分列式等军事科目的训练。

  人马配合是完成军事科目的保障,而人马合一则是骑兵追求的最高境界,实现这个目标则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和感情,最能体现人马合一的就是乘马拾物和隐蔽射击两个科目,前者是高速驰骋中骑兵探身捡起地面的塑料瓶大小物体,后者则是战马听到指令后立刻卧倒隐蔽,用身体掩护骑兵射击。骑兵营还提出了“上马练骑兵,下马练步兵”的训练要求。

  新兵多未接触过马

  骑兵营有100多匹战马,大多为红山军马场提供的蒙古马,其身高在1米33至1米40之间。除每名战士配备一匹战马外,还有20多匹战马作为后备。营长张涛已经在这里服役18年之久,从战士到班长,从连长到营长,他始终坚守在骑兵营,与战马一起守护着中国骑兵的荣誉。他告诉记者,部队对骑兵的选拔征召标准与步兵完全一样,多数人在来骑兵营前没有接触过马。 经过三个月新兵训练后才开始分配战马进行骑兵科目基础训练。

  每年的夏季,是草势最好的时候,营长张涛都会率领骑兵营进入草原野外驻训,一呆就是三个月,其间将对新兵和新战马进行异常艰苦的训练。常年这样下来,骑兵营里从营长张涛到普通战士,个个脸晒得黑黑的,这也是区分老兵和新兵的最简单方法。

  从喂马伺候马开始

  不仅如此,就连成熟的战马也能对新兵老兵有所区分,2002年就来到骑兵营的袁春说:“我当新兵时就遇到一匹编号303的战马欺生,我去牵它时它总是站着不动,而老兵过去牵时它就非常听话地配合着跟着走。”

  据骑兵营军医刘红才介绍:“科学界普遍认为马和四五岁的小孩智力水平相当,而且大多数马都很有个性和脾气,你要是摸不准,别说驰骋草原,就是骑上它都困难。”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的骑兵生涯是从养马、喂马、伺候马开始的,这里的战马一天三喂,食物以豆饼和草料为主,战士们每天还要涮马和遛马等。“骑兵看上去威风,可背后的辛苦很少有外人知晓。”说这话的是有16年骑兵生涯的刘瑞凯。1969年,他和99个同乡伙伴离开家乡北京昌平,被分配到某骑兵师服役。他说,当时自己每天早晨7点出操压马,一跑就是十几二十几里路,回来后就要拉马饮水,然后是涮马、 遛马,好和它联络感情。取得马的信任,对于骑兵来说是第一关。

  协助拍摄战争大片

  除了支边作战、应急救援、抢险救灾任务以外,骑兵营还协助拍摄了《大决战》、《成吉思汗》、《汉武大帝》、《沙场点兵》等影视作品,完成内蒙古自治区成立50周年、60周年大庆等大型骑兵表演任务20余次,创造了“马比人走得齐”的奇迹,被人们亲切地誉为“马上仪仗队”。

  -骑兵·争议

  取消论:军马机动慢耐力差

  在已经拥有巡航导弹和隐形飞机甚至无人战机的年代,骑兵的用武之地何在?还有必要保留古老的骑兵么?“骑兵无用论”近年来成为军事专家和学者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新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中,已经找不到骑兵、军马的词目了。事实上,从骑兵正式退出我军建制起,军马的“去留之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主张“取消论”一方,理由听起来言之凿凿:今日边关,巡逻车、雪地摩托等新型装备纵横驰骋,视频监控、卫星定位、电磁传感等信息化管控手段全面覆盖,万里边防初步实现了边境动态可视监控、巡逻执勤网上指挥,机动慢、耐力差的军马已难以跟上信息化管边控边的步伐。

  保留论:特殊环境不可替代

  主张“保留论”一方,说起来也是有根有据:信息化守防、摩托化执勤也存在“短板”,需要军马弥补。

  不妨先来听听骑兵部队一线官兵的看法。营长张涛说,骑兵在某些特殊环境条件下依然不可替代。“马一匹两匹可以过,三五成群可以过,一个方阵也可以过,特别灵活,便于机动也便于隐藏,马像人一样说让它卧倒它就卧倒了。车没有燃料走不动了,但是马不存在这个问题,尤其草原上水源和食物是不缺的,马随时都能保持良好的战斗状态。 ”

  当下骑兵部队最大的优势无疑就是具有超强的复杂地形通过能力和全天候作战能力。我国幅员辽阔,国境边防线长,尤其是在内蒙古草原和西部高原山区,有些地形不便于车辆进出,还确实需要骑兵来完成管边控边任务。营长张涛介绍说,目前,所有边防连队都编有20匹军马,边防官兵的骑乘水平关系着边防执勤质量,所以,骑兵营还担负着边防连队官兵的骑乘训练任务。

  说起这个话题,内蒙古军区某团边防九连连长代志华滔滔不绝:“遇到风雪、沙暴天气,巡逻车组难以正常出动时可以乘马巡逻;执行夜间勤务,驾车没有乘马隐蔽性强;天况不好时,边境监控系统前端摄像头传回的画面模糊难辨,离不开乘马前出巡查;最关键的是,信息化执勤器材需要电,摩托化执勤装备需要油,在边防缺油少电的情况下,军马的灵活快捷性无可比拟。”

  不久前,中央媒体团新春走兵营采访时多次遇到需要弃汽车换战马才能抵达边防哨所的情况。除了我军,就连全世界机动能力最强、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美军地面部队依然保留着最原始的骡马运输部队。在阿富汗山地,一水儿高科技精良武器装备的美军士兵骑乘骡马行军执行任务也是经常的事。

  -骑兵·档案

  马背空军

  战功赫赫

  要想全面了解我军骑兵发展,最好的去处就是锡林浩特市的骑兵博物馆,它就在某骑兵营营区内。骑兵营教导员贾贵民陪同记者参观时介绍说:“早在红军时期,骑兵就出现在我军战斗序列之中。1928年4月,我军第一支骑兵部队——西北工农革命军骑兵队正式成立。1933年我军成立了骑兵团。”在长征路上,在抗日战场,在解放战争的烽火硝烟中,一匹匹军马和它们的主人冲锋陷阵、生死相依,立下赫赫战功。

  贾教导员指着展板上的老照片向记者讲述了我军骑兵的另外一个经典战例:1948年10月底,内蒙古骑兵二师在向沈阳进发途中,全歼了国民党一个骑兵旅,迫使国民党53军炮兵师投降。

  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师、炮兵师和战车师相继通过天安门广场,随后由1978匹战马组成的骑兵师方队接受检阅。

  新中国成立后,骑兵部队在剿灭土匪,平定叛乱,巩固边防等多条战线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骑兵部队因其机动性强,冲击力强,往往是当年战场总指挥手中的王牌,甚至有人将骑兵称为人民解放军中“离地三尺的马背上的空军”。

  在鼎盛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曾拥有12个建制师。1955年,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时,骑兵出身的将军共55人,其中上将2人、中将8人、少将45人。骑兵是除步兵外,产生将军最多的兵种,这其中就包括开国上将许世友、张爱萍以及抗美援朝中被彭德怀总司令赞为“万岁军”的38军军长梁兴初。

  随着非接触式精确打击等战法陆续登上世界军事舞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军以摩托化和机械化代替了骡马化,军马在军事上存在的价值降低。在“百万大裁军”中,我军开始精简整编,骑兵作为一个兵种被取消,军马从一座座军营消失。全军仅象征性地在内蒙古阴山脚下和锡林郭勒草原保留了两个骑兵营和几个骑兵连,以适应西部边防特殊自然环境的戍边需要。

  晨报锡林浩特专电

  特派记者 王海鹏

  特约通讯员 褚文杰

  本版图片 褚文杰

【编辑:官志雄】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