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官员腐败手段趋隐蔽复杂 公众监督向具体问题转化

2012年03月30日 08:11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0)

  面对越来越隐蔽的腐败手法,以及日益盛行的奢华浪费之风,必须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

  近来公众对腐败问题的关注,正在从关注腐败“惊天大案”,向关注某些具体的腐败问题转化。公款消费高档烟酒、豪车豪游,公务员福利优厚,地方政府盖豪华办公楼、采购奢华办公用品等,屡屡引来公众批评和质疑。

  3月26日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上, 温家宝总理再敲反腐警钟,称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腐败,解决不好腐败问题,可能“人亡政息”。会上同时指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推进反腐制度建设的同时,有关方面对反腐工作有了越来越细的要求,反腐对准的目标越来越具体。比如,禁止用公款购买香烟、高档酒和礼品;加强对“裸官”的管理;禁止超标使用和豪华装修办公室,禁止搜罗奇花异石和高档艺术品装饰办公区域等。这样的变化与公众借助网络等手段,将一些官员的腐败现象公之于众、进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着直接关系。

  几年前,南京房产局长周久耕因被网友扒出腐败问题而落马,之后层出不穷的网络反腐事件令不少官员矫情地直呼:做官成了“高危”职业。抛开明显违法犯罪的行为不说,公款吃喝,一些官员抽名烟、喝名酒、比豪车,在不少官员看来均与腐败无关。而令一些官员感到危险的,更多的是来自公众的监督与形成的舆论压力。面对越来越隐蔽的腐败手法,以及日益盛行的奢华浪费之风,必须发挥公众监督的作用,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

  过去一年,网络反腐的效果越来越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这种反腐力量开始纳入反腐实际行动和机制建设中。与此同时,在这个问题上,相关方面还有更多空间可以探索。

  比如,如何正视来自民间个体和机构的监督要求,考验着政府反腐的决心和力度。河南青年王清以公民身份向181个部门申请信息公开无果;推动广州预算公开的民间推动者吴君亮面对政府部门的打太极甚是无奈;而清华学生李燕要求三部委人事信息公开受阻,直接向法院起诉,等等。面对公众的合理要求,一些部门似乎总在选择回避,能拖即拖,能躲即躲,这样的态度与公众的期待无疑有着不小的距离。

  还有,对既有的监督形式而言,相关部门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反腐举报者各类信息的保密工作,能否做到更到位?在推动反腐工作的进程中,在民间高涨的反腐舆论压力下,相关方面如何协调各方力量,创新民间反腐手段,开拓民间反腐渠道?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可做文章。

  面对越来越隐蔽而复杂的腐败手段,以及腐败现象依然突出的形势,反腐的难度的确在加大。如何将公众监督这一反腐利器铸得更锋利,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今后反腐败工作的成效。(李 瑾)

【编辑:肖媛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