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西都市报:门票百元时代,根在缺少升级动力

2012年04月06日 13:53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清明小长假期间,不少景区门票争先恐后地迈入了“百元时代”。在相关调查中,近九成网友叹秀美河山成了“玩不起的风景”。专家指景区涨价除了有运营维护成本的现实,更反映出某些地方财政对门票收入的依赖等问题。

  门票价格攀升,正冲淡着不少人的出行欲望。随着“百元时代”不可避免地到来,更多的抵触声开始出现。这其中,当然存在最朴素的利益权衡,但“衡量的无标准”,才是更为重要的肇因。因为数据公开不够彻底,所谓“景区运营成本”到底多少,大家从来无从感知。

  很长时间内,“景区”定位模糊:到底是一种公共服务,抑或是特殊的盈利性商品?在此暧昧思维指引下,公众可以很明显感受到,景区身份的浓厚地域区隔。在一些地方,“景区”被定位成国民生活福利的一部分,大力推行廉价甚或免费策略;而在另一些地方,“景区”则成了直接吸金的工具,肆无忌惮发挥着创收功能。归根结底,在“旅游经济”此一共有大旗下,不同地域实则有着各异的理解:或将景区本身作为“售卖品”,以门票直接牟利;或将景区理解为“公共品”,通过上下游附加产业创造价值。

  事实上,这是本质性的属性之辨,而非简单意义上的操作分歧。有专家指出,“目前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景区发展产业比较单一,多数景区还停留在门票经济阶段”——类此观点,仍是技术层面的视角,而有意无意地回避某些根源追问。按照通行的物权归属理论,自然景观、某些人文景观,应当全民共享。所谓“门票征收”的唯一依据,便是“支持维护费用”。明乎此,有关收支数据的公开,实乃是必尽而非额外的义务!

  毫无争议的理念重申,多半难耐现实种种。就实际情况而言,动辄百元的门票,着实是“不收白不收”。首先,有鉴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集中出游的民众习惯,在特定时期内,爆发的人流与有限的景区接待力,其实已处于不对等状态。结果无论怎么涨价,景区永远人满为患。继而,所谓“门票经济”与“旅游经济”极易兼得。其次,国人的消费理性,在节假日期间难免动摇。在这个时段,消费欲望更强、价格承受底线更高。

  并非景区经营模式落后,乃至太过仰仗门票收入,而是因为它们缺少升级的动力:在一种原始、低端的状态下,就可赚得盆满钵满,谁还会想着自我提升呢。须知,“升级”始终需要支付成本。当一种盈利模式不曾被开掘彻底,乃至面临不可调和的危机,“新模式”则难以出现。(蒋璟璟)

【编辑:张尚初】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