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干部公示不能惜墨如金

2012年04月11日 16:56 来源:法制日报 参与互动(0)

  山西省长治市近日公示35名拟任职干部,其中8人在18岁前参加工作引发议论。最受争议的王瑞为1982年出生,1996年即参加工作。官方称,引争议的干部年龄情况比较复杂,有特殊历史或学制造成的原因(4月10日《南方日报》)。

  干部任前公示信息显示,一些干部在18岁之前甚至14岁便参加工作,这确实很容易让人觉得可疑,并引发公众有关“人事腐败”以及相关“背景内幕”的种种猜测和联想。不过,对于上述这起质疑事件,笔者关心的并不是上述具体的“参加工作年龄疑问”,而是引发该疑问背后的“干部公示制度”本身。

  为什么干部任前公示中的年龄信息,会引来如此大量的舆论质疑?从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本身来看,追根溯源,显然还是因为上述公示制度所公示的干部信息太过简略、粗陋。如在干部参加工作的信息中,只有一个极尽简略的“参加工作时间”,既没有同时具体标注其参加工作时的社会身份(如学生、军人),也没有进一步详细公示其此前各种的基本求学、生活经历。在这种过于简略的公示信息下,公众依据其出生信息,推算出干部参加工作年龄的不正常势必在所难免。

  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不仅是此次山西长治公示的35名干部任前信息,全国许多地方类似的干部任前公示信息,总体上看都显得十分简略、惜墨如金。每一名干部的公示信息,一般都只有寥寥几行几十个字,所涉及的也仅仅只是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等区区几项信息。而其他许多公众十分关心、同时也能更充分体现“干部任前公示制度”本意和初衷的大量重要干部信息,实际上都在有意无意间被省略掉了。比如,全面完整的详细求学、工作履历信息;家庭婚姻、财产信息;此前工作业绩信息;所以能够提拔拟任新职的过程和依据信息等等。

  显然,这种过于简略、能省则省、语焉不详的干部公示信息,不仅极易引发公众疑问,也无法充分实现对干部选任的有效监督,预防“带病提拔”等各种人事腐败、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因此,以上述“干部公示年龄质疑”事件为鉴,为了维护用人环境的公平公正公开,也为了更好地维护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创造条件让人民群众监督政府”,笔者以为,国家有关部门应该尽快着手完善现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一方面,不断扩大充实干部任前公示信息的范围和内容,将各种公众关心的信息尽可能地纳入公示范围;另一方面,不断推动公示信息的规范化、法治化,如哪些干部信息是必须公示、应公开到什么程度,均应在制度上予以明确界定。(张贵峰)

【编辑:张尚初】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