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队员的南极记忆

2012年04月13日 18: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4月8日,历时163天,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完成各项考察任务,乘坐“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返回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此次,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队共执行了47项科学考察和工程建设以及后勤保障任务,其中在深冰新项目、天文领域都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并完成首次南极半岛的专项调查,其中在昆仑站顺利完成了中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的安装。汤彦俊 摄  

  中新社长春4月13日电 题: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队员的南极记忆

  中新社记者 李彦国

  2011年11月从天津港向南极进发,2012年4月返回上海,前后经历165天的南极洗礼。13日,作为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队队内唯一一组高校工作者,张楠和范晓鹏在吉林大学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讲述了这段难忘的南极记忆。

  张楠现任职吉林大学讲师,范晓鹏是吉林大学在读博士。两人参与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之旅,主要是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专家一道完成中国首次在南极冰穹A地区深冰芯钻探的前期准备工作。

  冰穹A地区位于南极的“冰盖之巅”,顶部海拔4093米,被认为是地球上自然条件下最寒冷的地方。该地区也是世界公认的钻取南极深冰芯最理想的地点,在那里可以取得超过100万年的古老冰芯,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

  目前,中国有在南极冰穹A地区打3000米深冰芯钻孔的长期计划。“通过第28次南极科考,我们完成了一个120米先导孔的钻探。”范晓鹏介绍说。

  晕船、高寒缺氧、忍受极昼阳光的24小时照射……南极科考的艰苦众所周知,这对于从未有过南极体验的张楠和范晓鹏来讲更是不易。

  科考队员所乘的“雪龙”号在穿越南大洋终年风浪强盛的“咆哮西风带”时,船体倾斜角度达到了惊人的22度。“晕船是所有队员都必须面临的遭遇,那时候吃饭都是在甲板上吃,防止吐出来。”范晓鹏说,因为在船体晃动剧烈的时候,在狭窄的空间里更容易发生呕吐,而甲板面积大,会缓解一些。

  南极中山站当地时间2011年12月8日21时20分,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配置的“雪鹰”号直升机在执行考察任务时失事,机上两名机组人员安全脱险。

  而“雪鹰”号失事前的最后一班乘客正是张楠及与他一起执行任务的同事。“那天我们刚刚从科考地回到中山站,知道出事后的消息后,大家都惊了一身冷汗,好在机组的两位同事经验丰富,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现在再看,这165天过得真快。”张楠说,虽然在南极的日子每一天都异常艰苦,同时每一天也都弥足珍贵,这将成为她一生最难忘的记忆。(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