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京报:温州公车改革,价值何在?

2012年04月23日 10:35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温州继续推进公车改革。在国企公车改革完毕之后,温州准备拍卖除省管领导干部用车、执法执勤用车以外的所有公务车辆,用补贴和租车的方式,解决公务员的用车需求,改革预计可节省支出15%左右。温州公车改革的方案,有哪些可取之处,能否给中国公车整体的改革带来有益启发?

  不是最好,但有新探索

  温州的车改方案,不是最好的,但从现实层面来考虑,还算是相对比较合理,有一些新的探索,值得肯定。

  其一,“近程货币化,远程市场化”的区分,市内的补贴额度相对固定,而市外远程的通过租车来解决,如果能做到实报实销,应能尽量减少浪费。

  其二,补贴标准更为细化。货币化补贴根据单位工作性质和繁忙程度分成了三类。这就避免以前一些地方“一刀切”,完全按级别来补贴的一些弊病。如果只按级别来补贴,那给用车较少的部门的补贴就是一种浪费,而对用车多的部门来说,也不公平。

  其三,补贴不计入工资,存入专用账户,不可提现或挪作他用。这既避免了变相给公务员涨工资,也尽可能地将用车和公务联系起来,防止一些公务员退休之后,继续享受用车补贴。

  其四,对司机的安置更为人性化。司机可以选择提前退休、辞去公职,也可以选择留下做租车的司机。在租车业务不多的时候,司机还可以兼职。这就解决了人员安置方面的一些后顾之忧。

  当然,从补贴的额度来看,正县实职每月最高3100元的补贴标准,还是稍微高了一点。根据试行的结果,应该做进一步的调整。

  □叶青(学者)

  和既得利益妥协的方案

  温州车改,本质还是一种“货币化改革”。从改革的增量来看,确实有了一定的节约,让公共资源的分配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确实有一定的合理性,是和既得利益妥协之后的现实主义的方案。

  但这样的改革,无法回避两个核心问题的拷问。一是从实体来说,公务员出行的费用,到底有哪些是该纳税人买单的?温州车改已经留下了300多辆干部用车、执法执勤用车,那其余的补贴到底是用到了公务员上下班出行,还是其他公务出行?如果这些补贴,是用来赎买现实中非法存在的超标、超编用车,就等于是用改革的名义固化非法利益。二是从程序来看,依然是自己改自己,这种情况下,如何避免“补贴照领、公车照坐”,恐怕不容乐观。

  改革需要地方的探索,但不能总是停留于地方“试点”,需要中央拿出整体性的方案,这个方案必须是由民众充分参与的。公车改革的第一步其实很明确,就是清理违法,无论是官员专车配备还是单位公车配备,都有现成的标准可循,严格按照标准砍掉违法违规用车,才能谈下一步的改革方案。地方探索性的改革,也应从清理违法开始。

  □王锡锌(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公车改革不仅是“钱”的问题

  根据温州车改方案,很多政府部门负责人的公车都被取消了,补贴从300元—3100元不等,这笔钱看起来不少,但公务员是否“领情”,却很难说。

  笔者曾和一位地级市某部门的一把手闲聊公车改革,该市前几年试点公车改革,取消了部门负责人的专车,代之以2000元交通补贴。在很多人看来,他应为每月凭空增加的这笔钱高兴才对,但这位官员却宁可要车而不要补贴。

  他讲了句很生动的话,同僚说给了几千块真好,他委屈地说,这里还有“面子钱”。他解释这么说的原因,没了公车改骑自行车,出去开会同样是局长,别人坐着专车来专车去,他只能骑辆自行车来回跑。省里上级部门来人,外地对口单位来交流,局里连个用车都提供不了。

  这种“面子论”看上去可笑,其实反映的是公车上负载的超出车辆本身的内容。温州车改先行一步,但一旦和其他地方发生联系,如果让别人到了温州都“水土不服”并“影响到工作”,时间久了也会考验车改的持续进行。

  公车改革的阻力来自很多方面,仅靠个别地方用补贴来“赎买”的办法,恐怕很难化解。

  □木易(媒体人)

  不准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外单位车辆等“四不准”落实得如何,是温州车改成败的关键。能够借用车辆的人,不是领导就是职能部门的实权人物,一般“小兵”谁会理会呢?为此,执行“四不准”要像查酒驾一样对所有人员随时检查,触犯“四不准”的一律严肃处理。

  ——李方向(公务员)

  温州市级机关车改即将拉开序幕。乐观者期待以此能拉近官员与群众的距离;审慎者觉得不少官员会拿着高额的车补,公车照开不误,引发新的不公和腐败。总之,车改是大势所趋,希望能将方案执行情况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监督,不断完善,是会得到百姓拥护的。

  ——张红军(职员)

【编辑:姚培硕】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