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际环保奖获奖者马军:曾曝光苹果公司污染问题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5月08日 11: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马军。 图/ 戈德曼国际环保奖组委会
马军。 图/ 戈德曼国际环保奖组委会
马军在无锡太湖“蓝藻危机”时拍摄的资料图片。图/ 戈德曼国际环保奖组委会
马军在无锡太湖“蓝藻危机”时拍摄的资料图片。图/ 戈德曼国际环保奖组委会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中国公民马军成为有环保诺贝尔奖之称的戈德曼环境保护奖2012年度获奖人, 他认为,中国的环境问题既多又严重,从事环保工作的人需要付出12分的勇气和耐心,有时则需要怒目金刚

  本刊记者/刘炎迅

  舷窗外,灰霾愈发浓重,灰色的城市轮廓由远及近渐渐现形,马军知道,北京到了。14个小时的长途飞行,让大洋彼岸华盛顿清爽的空气和一望无际的蓝天此刻变成回忆。

  他已经43岁,头发微秃,浓眉大眼,嘴角时常带着严谨的微笑,接人待物谦虚有礼。他拿出手机刷新了个人微博,转发了一则有关PM2.5的新闻调查视频,随手写了一句话:“回到故乡,又见灰霾,提示蓝天之路尚远。”

  马军于2006年创办了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建立了“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两个在线数据库,通过数字地图定位和监督企业河流排污,从而推动国际大公司选择“绿色供应商”。

  2012年4月,因为这些年的努力,他成为戈德曼环境保护奖的全球六名获奖人之一,该奖项被称为环保界的诺贝尔奖。

  “他们是一群无畏的新兴领袖”

  此前数十天,马军行走在美国东西海岸,无论是旧金山还是华盛顿,都让他觉得清新怡人。

  当地时间4月16日17时,戈德曼环境保护奖颁奖仪式在旧金山歌剧院内举行。马军上台领奖时,获奖辞是:“他建立了一个在线数据库和数字地图,将那些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工厂向中国的广大公众公示。利用该污染信息数据库和地图,马军与诸多公司合作,帮助其改善生产行为,降低污染排放。”

  以慈善家理查德·戈德曼夫妇之名设立的戈德曼环保奖,已有23年历史,组委会每年在全球挑选出6位草根环保人士,予以嘉奖,每人现金奖励高达15万美元,是民间环保奖励金额最为可观的奖项。“他们是一群勇敢无畏的新兴领袖,为了保护环境,维护社区权益,克服重重险阻。”戈德曼国际环保奖主办方说。

  4月22日这天上午,冯永锋和于晓刚坐在北京北四环外的一处小院内,说起马军获奖的事儿,感到非常振奋。二者都是国内知名的环保志士,冯永锋创立了自然大学和达尔问求知社,常年推动环保常识的推广工作,于晓刚则是“绿色流域”的负责人,是个常年在云南实地调研、皮肤黝黑的“泥腿子”。六年前,于晓刚也获得过戈德曼环保奖。

  戈德曼的英文是Goldman,直译为“金色之士”,有人因此开玩笑说,获奖者都是“金色之士”,多威风啊。但马军觉得,即便有一层金色,那也是团队之光。他在获奖感言中说,全球化下,跨国企业的供应商链条进入中国,这是个数量庞大的产业链,他们利用中国制度上的漏洞,在生产过程中污染了中国的空气和水,伤害了工人的身体和社区环境,这是需要每个人关注的。马军和他的团队已重点跟踪了IT和纺织两个行业,一共涉及8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

  颇具意味的是,在他领奖的旧金山,最重要的企业之一是苹果公司,而这也是马军团队最近一次备受瞩目的行动对象。在他们发布的2010年中国绿色IT行业报告中,曝光了包括苹果在内的28家全球知名IT企业。“这些企业上游供应商工厂都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马军说,被他们点名批评后,苹果迟迟不出来回应,其理由是“供应商名单保密”。

  马军号召数十家中国环保NGO联合起来,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毒苹果”运动,持续通过在各个途径抨击苹果公司缺乏对供应链的应有监管。僵持一年后,苹果终于低头,敦促其供应商整改,之后,还与马军团队建立起定期沟通机制。

  颁奖典礼会场内外,许多旧金山人和他攀谈,美国众议院民主党领袖佩若西女士与马军见面时说:“我们都喜欢用苹果产品,但更希望它是干净的。”

  “一个颇具动感的圆”

  1992年,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新闻系毕业后,马军进入《南华早报》担任研究员,偶尔去实地采访,在不多的采访过程中,他吃惊地发现,“山川土地都不是诗歌中读到的那样,一点都不美好”。

  1997年,马军参加了一次对黄河管理官员和工程师的采访,听到对方解释说,黄河完全干涸可以被视为对有限水资源的最充分利用时,他大吃一惊,“这种观点太可怕了”。

  第二年,正是全国洪水泛滥的1998年,全国都在与洪水“殊死搏斗”,也正是在这一年,马军完成了自己对中国水资源的思考。次年,他出版了专著《中国水危机》,他在这本书里提出,要改变现有的水资源管理模式,从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转变。

  2000年,马军进了一家环境咨询公司,彼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正进一步推进,各地突飞猛进地建设工厂,污水废气开始肆虐,但人们环境保护的概念还很单薄,对于那些一心期待商业成功的企业家来说,工厂还有排污治理系统?都没听说过。

  因此,马军在解释自己的工作时常常感到为难,对方问:环境咨询,这算什么职业?

  这段工作经历对马军却很重要。他因此知道了企业环境管理的细节,比如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2004年,他入选耶鲁大学世界学人项目,得以对中美环境管理体制作比较性研究,并向美国各界人士介绍中国面对的严峻环境挑战,以及中国政府和公众为保护环境付出的巨大努力。

  回国后不久,2006年,马军创立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并主持开发了“中国水污染地图”和“中国空气污染地图”,建立了国内首个公益性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数据库。

  通过这个公益数据库,用户可以进入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和超过300家地市级行政区的相应页面,检索当地的水质信息、污染排放信息和污染源信息,包括超标排放企业和污水处理厂信息。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的LOGO的灵感来自汉代瓦当,由三朵云纹合抱成“一个颇具动感的圆”。马军解释,三朵云纹分别代表政府、企业和公众,只有这些利益相关方充分互动,才能促使环境问题积极有效的解决。据最新数据,这个平台已有600家企业、41家环保组织参与合作。

  马军坦言,这个平台的建立,是多家环保NGO共同努力的结果。

  譬如,武汉地区资源数据的建立,自然之友武汉小组就出了很大力。他们对当地情况熟悉,在当地律师曾祥斌的带领下,通过当地水边生活的渔民,水污染一线调查团队顺利找到了几家大型企业的排污口,为水污染地图的在线定位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在江苏南京,当地环保组织“绿石”和“绿驼铃”,一次次带着马军的团队,到那些被废水废气污染的村庄里。

  在湖南一家成立不久的环保组织“绿色潇湘”的帮助下,马军的水污染调查团队找到了每一个排污口,并通过微博直播废水排放,迫使当地主管部门正面回应,并形成了对相关企业的处罚。而这些具体的数据,也被马军录入到在线水污染地图平台数据库中。

  马军说:“我们形成了一个链条,不同的环保组织各自分工,有的实地调查,有的后方整理数据,我们又几乎参与到每一个环节里,然后再完成最后收集汇总,形成后续推动力。”

【编辑:王金志】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