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民晚报:国内景点未必难摈弃“门票经济”

2012年05月10日 15:03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国内一些景点今年又将掀起新一轮涨价潮,而许多知名景点的门票早已动辄百元以上,不由令人慨叹“秀美山河玩不起”,也成为近期受到关注的热点话题。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国外一些著名景点低廉的门票价格。

  国内景点是不是完全无法摈弃“门票经济”?未必。杭州西湖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西湖曾经的门票收入每年超过2000多万元,但从2002年10月起,杭州开始24小时免费开放环湖公园,使西湖景区成为国内唯一、也是第一个不收门票的5A级风景区。免费开放近10年,保守估计少收门票收入逾两亿元,但杭州没有因此亏钱,反而赚得更多。西湖免费开放前,杭州一年的旅游总收入是549亿元,去年这一数字达到1191亿元。“免费西湖”的吸引力,在其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真正是“丢了芝麻,捡了西瓜”。

  然而,遗憾的是,西湖至今还是“唯一”。低廉、优质的旅游资源,仍然太少。一些地方政府难舍“门票经济”,也不愿放过任何涨价的机会。发展经济是好事,令人向往的景点景区也确实对提振地方经济、拉动就业增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经济不发达、更健康的旅游产业链还没有发展起来的阶段,依靠门票收入扩充地方财力,并非不可理解。但是,“门票经济”不是长远之计。即使在短时期内不愁客源、不愁人流,这也是因为我国经济不断攀升,旅游需求旺盛,而国内游客对旅游品质的要求仍处于初级阶段。一旦时间推移,游客的口味变“刁”,一些门票价格高昂、旅游功能单一的景区景点还能不能吸引“回头客”,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的。例如,近几个黄金周,尽管海南省接待游客量均大幅增长,但大部分观光景区的游客量却在下降,这说明观光式旅游正逐步让位于休闲式度假。

  “门票经济”还有很多站不住脚的地方。从道理上讲,景区景点是公共资源,虽然地方付出了维护和管理成本,理应获得经济回报,但设置过高的价格门槛,增加国人旅游成本,自然会引起不满。从民生上讲,单一的“门票经济”对普遍改善当地居民的收入状况,也难以起到太大作用。游客花在门票上的支出多,其他消费就会减少。“门票经济”扩充的多是地方政府的“荷包”,虽然说,政府可以再把这笔收入投入公共领域,但这种再分配的方式,往往缺乏公开透明,还不如降低门票价格,打造公正健康的市场环境,推动当地居民发展旅游相关产业,让钱直接进入居民的腰包。看似政府的“荷包”增速减缓,支配权力也有所淡化,但地方经济的发展却可能更见活力。

  是要“门票经济”,还是要长远发展,端看眼光远近。(纪玉)

【编辑:王慧】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