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集体“吃空饷”六年,监管漏洞该有多大

2012年05月28日 03:21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如此成群结队的“吃空饷”,何以能持续六年?“吃空饷”事件频发,也从一个侧面提醒人们,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迫在眉睫。

  据《新京报》报道,继浙江永康市、江西新余市、重庆巴南区等地之后,山东济宁任城区也曝出部分事业单位出现吃空饷现象。记者调查发现,任城区种子公司在职37人,从2007年起,多数职工已不再上班,却还领着高于济宁市平均水平的工资。而从2006年起,这家公司就没有参加年检,已于去年被吊销。

  公职人员“吃空饷”事件可以说是屡见不鲜,但济宁这次被曝出的“吃法”,还是挑战了公众承受的底线——竟然从个别职工“吃空饷”发展到一个单位职工集体“吃空饷”。而且,任城区种子公司还并非孤例,济宁水务局下属事业单位任城区水利工程服务中心也存在类似现象,32名内退及待岗人员工资标准按照80%发放。如此成群结队的“吃空饷”,何以能持续六年?

  当地有关部门显然存在监管不严、审核不细的情形。按照规定,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工资每个月都要经过上级主管部门、人社部门签批,一个萝卜一个坑,清清楚楚。大批职工多年不上班却依然能够“领饷”,这些经手签批的部门难道完全不知情?有必要对监管部门进行追查问责。领钱的固然该调查,但如果负责审核发钱的却并无具体损失,那类似事件自然就难以避免。

  除了上级监管存在问题外,外部监督也难以及时发挥作用,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的不足。根据《山东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办法》规定,“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应当在本单位网站公开,或以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但任城区种子公司已经被吊销,在“济宁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网站上,却没有任城区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公示内容。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公众则无从监督,种种不当行为可以公然大行其道。

  “吃空饷”事件频发,从一个侧面提醒人们,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迫在眉睫。但人员编制的清理规范本来就涉及众多人的切身利益,其间存在复杂角力现象。因此,仅仅依靠地方相关部门的自行清查规范行动,恐怕很难真正实现目标预期。正如当地回应的那样,任城区的机构编制处于清理规范过程中。至于这个过程将持续多长时间,如何处理种种违规冒领行为,是否存在“暗箱操作”的情形,都不好说。

  此前,有学者在谈及事业单位改革时指出,公众参与度不足、开放性不够造成被改革者难以支持和配合政府意志,亟须法律明确规定改革方式方法和程序问题。“吃空饷”事件也证明,事业单位被撤销了还能“吃空饷”,这样的“改革”显然存在很大问题,那么,适当引入外部监督或可切实推进改革的步伐。

  □胡印斌(媒体人)

【编辑:吴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