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中国酝酿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 体制困局仍难突破(2)

2012年06月19日 10:29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体制困局

  回首30多年科技发展历程,科技体制改革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止,对推进我国科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必须认识到,当前我国科技体制仍然有一些“深水区”,制约着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发挥,需要以更大的决心和意志实现新的突破。如长期存在的科技成果转化难、科技与经济“两张皮”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体制机制带来的一些弊端,如缺乏强力协调的多头管理导致政策相互掣肘,科技资源配置高度分散致使科技项目低水平重复现象普遍,科技资源浪费严重,产出效率低下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技事业的发展。

  科技界一位权威人士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曾分析说,从国家层面上看,目前掌握和配置科技资源、制定相关科技政策的部门和单位众多。由于多头管理“九龙治水”,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很多资源不能共享,低水平重复浪费严重。“如果单从部门和行业自身发展来看,这些安排都有其合理性。但我们需要站在国家利益至上的高度、从全局的角度来进行顶层设计。这样才能使得有限的科技资源,特别是人力和科技投入的效率最大化。”

  扭转这种既分散又缺乏有效统筹协调的资源配置状况,上述权威人士建议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自上而下,通过对各科技管理部门自身管理职能与方式的改革,形成协调一致的科技工作格局,为科技进步和创新营造更好的宏观环境;二是要重提“举国体制”,“如毛主席所说的,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他解释说,我们通常所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独有的体制安排,也与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相悖。“我国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尖端和领军人才匮乏,更需要在重点领域形成协调统一,又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举国体制’。”

  科技管理的过度行政化、科技活动的过度利益化是科技人员反映最为集中的一个问题。在2010年6月召开的院士大会上,中国科学院学部一份关于《中国科技体制与政策》的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近六成被调查的科技人员反映,利益因素正在阻碍团体间合作,科技立项中存在较严重的权力寻租和利益交易现象。

  解决过度行政化,只能有赖于自上而下的改革。其中有些问题,必须通过改革科技管理和研究机构的行政管理行为,才能取得突破。

  在今年的院士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国科技体制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迫切需要仍不适应,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仍不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不适应,必须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接受本刊采访的一些院士表示,这种“不适应”,除了科技决策体制、管理体制的问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评价体系的导向问题。

  权威人士评论认为,科技成果转化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急功近利的评价导向。科技成果转化不仅投入大、时效长,更主要的是风险大,因为考核评价的压力,很多科研人员都不愿意做这项工作,致使很多好的科研成果得不到生产应用。“这种重数量不重质量、重产出不重应用、重短期不重长远、缺乏科学意义上的评价体系必须要改。否则,势必会影响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影响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影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发挥。”

  以纵深改革迎接科技突破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纷纷将复苏希望寄托在即将来临的新科技革命上,制定相应的科技计划、加大科技投入,而且将争夺“关口”前移到基础研究领域。随着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的重大变化,全球科技发展格局也正酝酿着新的版图,这对迅猛发展的中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这样一个新科技革命“前夜”,“中国再也不能与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认为,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改变人类的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改变科学技术的结构体系,牵动全球科技中心的转移,推动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兴衰以及国家地位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升降。”

  中国凭什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

  我国有居世界首位的科技人力资源,有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的研发人员(R&D),还有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的科技投入,“只要有一个好的科技体制、有一个适宜创新的科研环境,假以时日,不信做不出世界一流的科研成果。”科学家的自信缘于酝酿已久的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院士大会上作的报告中指出,必须系统地对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决策体制、评价体系和科技组织结构、科技人员管理制度等,有步骤地进行改革。“我们全部科技政策的着眼点,就是要让创新火花竞相迸发、创新思想不断涌流、创新成果有效转化。为此,要创造良好的环境,让科技工作者更加自由地讨论,更加专心地研究,更加自主地探索”。

  据了解,中共中央《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草案,已在多个部委数月调研的基础上,几易其稿,经过二十几个部委的讨论,不日即将出台。其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协同创新、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及建立更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等内容,成为草案的核心思路。在新一轮体制改革中,科技决策体制、管理体制、扶持政策等顶层设计都将有重大突破,更加明确、切实可行的政策落实方案也将陆续出台,以确保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目标的落实,真正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

  可以相信,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制度环境、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的逐步形成,中国科技的巨大潜能必将得到充分释放。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孙英兰

【编辑:张志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