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历史文献纪录片 信仰——我们的故事(6)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6月28日 18:1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信仰凝聚出创业精神

  【字幕】2011年11月14日,大庆1205钻井队正在抓紧时间进行搬迁

  经过一天的努力,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又一口新井即将开钻。这一天,也是1205钻井队老队长王进喜去世41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队员们以特有的方式,纪念他们的老队长,一个为中国石油工业奋斗一生的共产党员。1959年10月,王进喜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到北京参加国庆10年庆典。一天,他路过沙滩北大红楼附近时,看到公共汽车上背着“大包袱”,就问身边的人:“汽车背的是啥?”有人告诉他:“那是煤气包,因为国家缺油,公共汽车改烧煤气了。”国家缺油到这个程度,对石油工人来说,实在是说不出来的痛楚。这位坚强的西北汉子,蹲在街头哭了起来。

  【同期】原1205钻井队钻井工人许万明:那煤气包压在汽车上不沉,压我们身上就沉,我们是搞石油的、搞钻井的,不钻井不打井哪来的石油?

  1960年春,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在东北大庆展开。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于3月25日到达萨尔图车站,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同期】王进喜在会战大会上讲话:就这问题必须甩掉。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这是当年留下的真实画面,王进喜带领他的工友们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人拉肩扛”把钻机卸下来,运到萨55井井场。

  【同期】原1205钻井队钻井工人杨天元:大伙就是拉的时候喊号子,同志们呀,嗨呦,加油拉呀,嗨呦。我们的铁人就是这样喊着那号子。

  仅仅4天时间,一座重60吨、高40米的井架竖立在大庆的茫茫荒原上。然而,没有打井用的水,无法开钻。

  【同期】原1205钻井队钻井工人许万明:首先他问,他说小鬼你看,你给我想个办法,没有水怎么办?我就想了个办法,我说队长,我们从老百姓家里吃水的井里往回来端。赵长礼他就说了,许万明你瞎说,哪个国家有端水开钻的。我们的队长就说了,他说你看这个小鬼,就我们国家,我们来实践。

  王进喜组织大家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吨,保证了按时开钻。4月19日,萨55井胜利完钻,进尺1200米,王进喜带领的1205钻井队首次创下了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

  这样的画面为我们永远地保存下了铁人精神的力量。王进喜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矛盾。这些质朴无华的语言,每一句都闪耀着信仰的光芒。这是什么信仰,是共产党人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艰苦创业的信仰。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怎样的精神风貌?一个国家,在艰辛创业的奋斗中,能够达到怎样的精神高度?在那段岁月里,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凝结出的创业精神,给了我们答案。给我们提交答案的,远不只王铁人一个人。

  在今天的河南省林州市,有这样一个旅游景点:一条缠绕在半山腰的水渠,不仅吸引着游客的目光,同时浇灌着林州54万亩良田。然而,60多年前,林县还流传着“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的哀怨,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这样的面貌能够改变吗?林县人要用壮志换新天。他们决定“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上劈山修渠,要把漳河水引入林县。1960年正月十五这一天,林县人没有过传统的元宵节,而是扛起铁锹,推着小推车,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太行深处。从1960年2月开始,中共林县县委组织数万民工动工修建红旗渠。在这个难以想象的建设工程中,哪里最苦最险,哪里就有共产党人。

  【同期】原红旗渠“铁姑娘突击队”队长李改云:一听说修渠,我说这次修渠我去,我带人去,不把水引到林县来,我就不回来,我非要跟水一块回来,这就是我给支书表的态。

  这段影像,最真实地记录了修建红旗渠的艰险,人们腰系绳索,在悬崖上作业。稍有不慎,就有撞伤身体、甚至掉下悬崖的危险。在一次爆破作业中,发生了山体崩塌,眼看着山上滚滚而下的巨石,铁姑娘队队长李改云一把推开来不及躲避的队友,自己却被埋在乱石堆下,付出了一条腿终身残疾的代价。

  【同期】原红旗渠“铁姑娘突击队”队长李改云:宁愿流血,也不流泪,我就是牺牲了我自己,不就是一个人吗?我说渠水要来了以后,多少人能用上,祖祖辈辈的都有了水。

  1965年4月5日,林县人民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红旗渠分水岭,亲眼见证了他们盼望已久的幸福时刻——总干渠通水仪式。经过五年零两个月的艰苦奋斗,这条长70.6公里的人间天河,奇迹般地穿行在蜿蜒起伏的太行山腰。

  【字幕】经过十年奋战,最终完成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共1500公里,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

  【同期】年轻人在红旗渠青年洞举行入党宣誓仪式

  今天,红旗渠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青年洞成为红旗渠精神的标志性景点,吸引着来自各地的年轻人。创业艰难百战多,创业艰难奇迹多,创业艰难,精神昂扬。那个时代,共产党人的信仰铸就了一座又一座精神的丰碑。在需要保家卫国的时候,创造了“抗美援朝精神”;在没有石油的时候,迸发出“大庆精神”;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诞生了“雷锋精神”;为了让旧貌换新颜,涌现出“红旗渠精神”。

【编辑:曹昆】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