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雪龙号起航赴北极科考 尝试高纬度航道或达北极点

2012年07月02日 08:58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上午,我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将从青岛出发,乘坐"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北极进行科考任务。历时三个月,总航程逾3万公里,"雪龙号"此行,也将成为我国北极科考历史上,历时最长、航程最远、考察内容最丰富的航次。

  现在,"雪龙号"正暂驻在青岛奥帆中心码头,静待起航。

  “雪龙号”静静的停泊在青岛奥帆中心码头。今天上午10点30分左右,“雪龙号”将开始它的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之旅。现在青岛边检站工作人员是已登上“雪龙号”,给全体120名人员办理出境边防检查手续。据“雪龙号”的领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介绍,目前“雪龙号”和全体科考队员都已是准备妥当,也完成了科研仪器、物资的补给和相关科研人员的集结。

  随着国际社会对南北极地区科学考核不断深入和竞争的日益激烈,极地考察正从认知向各种资源开发利用转变,因此本次科考的目标不仅是包括地质、地球构造、地球生物循环、生态系统等北极环境考察的专项,还包括随着全球变暖,北极海冰退缩以后,北方航道的调查项目。

  杨惠根介绍原来去北极地区要走马六甲、苏伊士运河,而这次“雪龙号”将走东北航道,也就是从太平洋进入北冰洋,再尝试沿着东北航道进入大西洋,这也是我国考察船之前没有走过的航线,总航程约是17000多海里,也就是3万多公里,预计在9月29号返回上海港。

  据了解,这次北极科考将会造成五个首次,将首次从俄罗斯的北方海穿越高纬度航线,如果条件允许将有可能到达北极点。将首次执行国家极地专项北极航次,将首次挺进北大西洋访问冰岛,将首次在北冰洋、大西洋扇区开展科学考察,首次开展地球物理学综合考察。

  "雪龙号"的到来,也在青岛掀起了一股"极地热"。刚刚过去的两天周末,"雪龙号"科考船举行了"公众开放日",众多市民代表登上"雪龙号",近距离感受我国最先进的科学考察船。

  进入青岛奥帆中心庞大的红白相间的“雪龙号”立刻吸引了大家的眼光。

  市民:船好雄伟啊,好庞大。

  庞大、雄伟是雪龙号给大家的第一印象。雪龙号总长167米,满载排水量21000多吨,上下高达9层,分为1至7层和负一负二层。其中,驾驶室在最高层七层,六层有机要收发室、网络通讯室、气象预报中心和住舱,5层是会议室和住舱,三四层以住舱为主。科技化和人性化是"雪龙号"的显著特色,"雪龙号"上有5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配备有先进的通信导航设备、数据处理中心和科考调查设备。此外,还有商务中心、图书馆、邮局、医院、游泳池、桑拿房、健身房、篮球场等设施,这也让参观者大开眼界:

  参观者:布局非常科学。

  参观者:完全感受不到要去北极的那种寒冷的感觉,里面有家的感觉。

  在"雪龙号"的后甲板,一架"海豚"直升机挺在偌大的停机坪上,振翅欲飞,这里也是参观的市民停留最久的一个地方,大家都想和这架漂亮的直升机合影留念。直升机驾驶员曹井良说,在北极科考中,直升机在科学考察、后勤保障、极地救援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曹井良:北极熊的野性很强,也很彪悍,直升机有个好处,启动起来声音比较大,北极熊对这个声音还是比较敏感的。

  "雪龙号"事务主任缪炜告诉记者,队员们每天以自助餐的形式就餐,菜品也搭配的合理、丰富。为了保证科考顺利完成,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给队员们发放了各种物品,有礼服、工作服、御寒的冲锋衣、帽子,还有用来防紫外线的面罩、眼镜、防晒霜,甚至还有唇膏,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 从1993年运行至今,"雪龙"号已经先后完成了15次南极、4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是我国极地科考的"功勋船"。眼看"蛟龙"潜海,"神九"飞天,"雪龙号"也将从青岛启程奔赴北极,这也让已近古稀之年的老大爷周国杰感慨万千:

  周国杰:神舟上天,青岛有观测站,青岛的一些电子产品神九上都有,雪龙7月2号就要从青岛出发,"蛟龙号"从青岛出发,深潜7000米,哎呦,这好事连连,太自豪了。(记者王伟 刘华栋 青岛台记者袁丹)

【编辑:张尚初】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