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延长退休年龄是必然趋势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7月05日 15:15 来源:央视《新闻1+1》 参与互动(0)

  《新闻1+1》2012年7月4日完成台本

  ——80后,将来65岁退休?

  (节目导视)

  解说:

  男职工从60岁延长到65岁,女职工从55岁延长到65岁,人社部再提延迟退休年龄,引发社会激烈争论。

  市民:

  等我们老了,年轻人就业可能就会出现问题了。

  郑秉文:

  提高退休年龄,提高养老基金支付能力的一个措施。

  解说:

  到底是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还是为现行的养老制度减压,弹性退休延迟领取退休金,我们应该到底应该何时退休?

  郑功成:

  未来的老龄化进程,我们对子孙要公平。

  解说:

  社保基金入市能否达到保值增值预期?养老金出现收不抵支是否蕴含着巨大风险?

  唐钧:

  不是现在的问题大,而是10年、20年、30年以后可能会有大的问题。

  解说:

  《新闻1+1》今日关注“80后,将来65岁退休?”

  主持人(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您愿意在什么年龄退休?愿意早退休还是晚退休?有时候这个问题问出来,我自己都觉得可以不问,现行的规定放在那,男的60,女的55,而有的不同工种是男的55,女的50,因此我们想什么好像没什么意义。

  但是日前有一位学者提出来,到2045年中国人不管男女都65岁才退休,我往前倒了一下,正好是1980年出生的开始赶上这茬儿,也就是被大家热议了很久的80后,再过几十年还要面临退休向后延迟的问题。假如真的变成现实,您是愿意呢,还是愿意呢,还是愿意呢?您觉得怎么会用三个连续的愿意呢?因为前面藏了一个限定,如果变成了现实,意味着我们也改不了。可是现在这一切还都没有定论,您的意见是什么?您是同意还是反对呢?

  来,我们共同争论。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

  2012年6月7日新闻

  主持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解说:

  6月27日,中国政府网发布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

  7月1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和平提出,“我国从2016年实行延长退休年龄的政策,并每两年延长1岁退休年龄。到2045年不论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

  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因为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迅速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有媒体就退休年龄延至65岁的话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九成网友反对退休年龄延至65岁。

  北京市民:

  我要60了,那会不会享受退休生活的时间就短了呢?

  等我们老了,年轻人就业可能就会出现问题。

  字幕提示:

  2012年6月7日新闻

  主持人:

  反对者主要的理由也有两个,一个是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会影响到就业;另外,一刀切延迟退休年龄会让有退休意愿并且劳动能力减弱的劳动者增加负担。同时延迟退休年龄也意味着劳动者劳动时间延长,领取养老金的时间缩短,劳动者享受社会养老福利的权利被削弱。

  解说:

  而支持延迟退休的人群则认为,这将有利于应对人口老龄化,也有利于职工个人。从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来看替代率大约是60%,也就是说如果企业职工在职时月薪是4000元,根据相应的缴费比例,退休后每月拿到的养老金大约是在职工资的60%,就是2400元。如果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就相当于延长了拿到较高在职工资的时间,也延长了缴费年限,还会带来养老金上涨的好处。

  主持人: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部分地区现在已经开始对于弹性退休制度在进行着探索了。从2010年10月1日开始,上海实施柔性延迟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根据上海人社部门的试行规定,参加上海市城镇养老保险的三类人群,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能人员,只要身体健康,工作需要,本人提出申请,单位批准就可以延迟退休,延迟退休年龄男性一般不超过65岁,女性不超过60岁。

  白岩松:

  如果要支持,似乎理由也比较充分。现在中国13亿多人口,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有7.8亿左右了,而且这个数字要继续增长,并且有人已经说了中国是未富先老。但是总的来说,虽然这个趋势已经展开了,可是现在整个人口红利还是不错的,人均年龄还是相对年轻的。

  比如日本,日本现在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已经在25%左右,也就是四个人当中有一个是65岁以上的老人,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将来我们的老龄化会越来越严重,那个时候年轻劳动力的人数会大范围减少,因此为了应对这样的难题,只能延迟退休年龄,这是正方。

  可是反方来说,现在这批人工作30年,然后就踏踏实实享受退休的生活。但是80后居然辛辛苦苦,一出生挑战竞争压力就比较大,还得工作40年将来才能退休,领养老金的时间都短,因此我坚决反对。

  到底社会上对这样一个建议,同意或者不同意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们先看一个调查。

  调查显示,退休年龄延至65岁你愿意吗?其中一份腾讯的调查,支持450票,不乐意8215票,只有5.21%的人支持,94.79%的不乐意,也就是不支持。为了看到一个更广泛的数据,有另外一个调查,认为可以的6.2%,不可以的93.8%。两个加在一起,虽然有一些微小的差异,但是总的来说不支持的都占到了90%多以上。

  接下来要连线两位嘉宾都共同探讨跟所有的人都紧密相关的话题。第一位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郑功成。郑教授,您好。

  为了面对会逐渐加重的一个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您是否支持用延迟退休的方式来解决这个困境?

  郑功成(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教授):

  我们讲的是一个趋势,这个趋势是必然的。

  主持人:

  必然的。

  郑功成:

  因为人均预期寿命在不断延长,考虑到代替负担的公平,所以是必然的。我讲的不是明年就提到65岁,讲的是一个趋势,是趋势来讲有它的必然性。

  主持人:

  不是我们这探讨同意或者不同意,而是根本躲不开?

  郑功成:

  是的。

  主持人:

  接下来要连线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唐秘书长您好。您是否同意用推迟退休年龄的方式来解决老龄化的趋势或者跨境?

  唐钧(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

  我觉得基本上没有必要,因为中国虽然在老龄化最高峰的时候,劳动年龄人口所占的比例会大大降低,但是到那个时候有一个很大的绝对数,也就是还有七到八亿的劳动力。七到八亿的劳动力跟我们所期望这样一个中国经济规模来比较劳动力还是相当充足的。

  主持人:

  郑教授,您刚才也听到了唐秘书长的看法,他的看法跟您不太一样,您觉得他的这个理由您是否接受?

  郑功成:

  延迟退休年龄,我刚才谈到了它的唯一理由就是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人的受教育年限、工作年限、养老年限要进行合理的调整。因为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就要考虑一代人和下一代人之间的养老负担应该公平化,是基于这一点,这应该是最基本的、最基础的。反而言之,如果人均预期寿命不延长,无论是养老金是什么状况,我也不是赞成延迟退休年龄的。

  主持人:

  但是因为您的前提是因为可能人均寿命由现在的75,到将来可能变成85。

  郑功成:

  对。

  主持人:

  所以空档期加大了。您是否认为到2045年左右,像学者提出来的,调高到65岁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还是有要提前或者说有可能延后?

  郑功成:

  在2007年,在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我们组织一批专家研究过这个问题,设想是到2050年左右。那个时候人均预期寿命预计到85岁左右,到那个时候把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男女同龄。

  主持人:

  明白,您跟和平专家的看法有五年的小差距,但不大。

  接下来还是要问唐钧秘书长,刚才郑教授用的是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一定会延长,到2045年或者2050年有可能到85岁,不推迟退休年龄怎么办?

  唐君:

  第一,中国人口基数这么大,人均预期寿命到85岁不太现实,因为现在只有73岁。人均预期寿命越往上延长一年越难,这个不太现实。

  第二,人均预期寿命恐怕不是唯一的一个选择标准。因为中国到那个时候仍然会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中国还有七到八亿的劳动力,而且现在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后,也会用更多的自动化、信息化等等。

  主持人:

  效率更高。

  唐君:

  这样用人,随着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用人也会越来越少。

  主持人:

  因为那个时候不该再是劳动密集型了。

  唐钧:

  到那个时候我估计中国的就业问题仍然是第一大问题。

  主持人:

  两位专家各自都有各自的看法。这个问题非常复杂,因为它涉及到了几个层面:一个是就业的问题;一个是养老金的问题;还有一个是公平的问题。比如说到养老金问题,反对的意见当中也有这样一个声音,这是不是国家或者政府在偷偷的,觉得现在养老金缺口比较大,这个问题很难解决,用推迟退休年龄去解决你自己的难题呢?来,关注这一点。

  (播放短片)

  解说:

  “养老金亏空到底有多大?”这是眼下很多人都在关注的问题。

  不久前,由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牵头的一个研究团队就发布报告指出,“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这个数字是否准确,也迅速引发了激烈的争议,毕竟养老金关系千家万户,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郑功成:

  即便是30年以后,到了人口老龄化近乎高峰的时期,我们也还有作为战略储备基金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它可以出来弥补。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让老百姓认为养老金收不低支。

【编辑:张尚初】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