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西安晚报:“土豆式”慈善成慈善机构新挑战

2012年08月09日 10:53 来源:西安晚报 参与互动(0)

  近日,青岛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子向红十字会捐赠4万斤新鲜土豆。女子称,看到托养中心有那么多孤寡残障老人,每天需要大量的蔬菜,就想把自家的10多亩土豆全捐出来给公益单位。知情者称该女子曾多次帮助过贫困学生,并经常参加一些慈善救助活动。

  对于这位女士捐赠4万斤新鲜土豆的做法,当地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称,以前像这样的捐助者也不少,但多数都是捐钱捐物的,捐土豆的事情还是头一次遇到。随着社会的发展,捐助形式会更为多种多样。除了常见的捐钱捐物之外,捐土豆的、捐包子馒头的,以及像国外最常见的“劳动力形式”(义工式)参与捐助的,只会越来越多。这对于各地慈善组织将是一个全新的考验,毕竟,类似的新鲜蔬菜运输和保管更难,分配和分发上程序更繁琐。“4万斤新鲜土豆”是新时期新的慈善形式的一种,也是对慈善机构如何得当应对的一个提醒。

  在笔者看来,捐赠4万斤新鲜土豆的背后,还直接提醒着慈善组织如何调动和应对来自民间慈善热情的问题。公众并不缺乏爱心基础,中华民族乐善好施的形象和传统美德,早被世人公认,在任何一次重大灾害救助中,我们总能看到迸发于民间的慈善力量。

  然而,与民间慈善的热情和丰沛激情相比,由慈善机构提供的“出口”却相对较窄,一方面较僵化的慈善机制和模式,事实上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和慈善的实施。去年就有媒体报道,巨人集团捐给一所贫困小学价值10万元的教学用品,遭小学婉拒。校方称,县里领导不许学校接受社会捐助,只能接受红十字会捐赠,这就是慈善存在“障碍”的证明。另一方面,慈善机制和机构本身的公信力缺乏,导致一部分人群直接越过慈善组织自行实施,要么就是变着法将“捐钱”变为“捐物”(“跑冒滴漏”可能性较小),也是慈善和爱心有“梗阻”的表现。

  一名女士主动捐赠4万斤新鲜土豆,足以说明民间慈善的力量,但目前慈善的“通路”远远与慈善的力量和爱心不匹配、不成正比。就如日前北京暴雨之后,民政部门号召捐款,获得的是众多网民的调侃一样,慈善者并不“差钱”,差的是一种畅通的慈善机制和可以完全放心的慈善组织。而这些,恰恰是目前国内慈善机构与一些透明度高的国外慈善机构相比,比较欠缺的地方。

  去年以来,一些慈善负面事件屡屡出现,一定程度上再次重创了公众对国内慈善机构的信心。据资料显现,仅去年3~5月和5~8月两个时间段对比,以慈善会和基金会为主的NGO接受捐款数额从62.6亿下滑到了8.4亿。

  “美美多了几个包,捐款少了几十亿”虽然是个冷笑话,但却足以说明国内慈善的困境和信心重建的必要性。捐赠4万斤新鲜土豆,其实再一次给慈善机构提了个醒——公众是不乏爱心和善意的,如果最大化和合理撬动民间慈善的力量并发挥出“捐赠4万斤新鲜土豆”的最大价值,不仅对慈善机构是个考验,对中国慈善事业的走向也是一个考验。(毕晓哲)

【编辑:阚枫】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