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求是刊文回顾十年发展:赶超发达国家逐步成现实(2)

2012年08月16日 10:49 来源:求是 参与互动(0)

  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我国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是人民生活持续显著改善的时期

  我们党清醒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进一步明确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加强。突出表现在:在改善民生方面做出极大努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历史性跨越。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连续5年超千万。2005年以来全国财政教育支出增长近10倍,城乡全面实现了9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正在走出一条以自己的方式解决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路子。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制度已覆盖城乡。中央加强政策调控稳定住房价格,建立住房保障制度,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连续8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60%以上的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持续取得新进展,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网络。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国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2002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8倍,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进一步下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着力缩小贫富差距,和谐发展取得明显进步。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以按劳分配为主、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各种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格局基本形成,以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中国农民结束了2600年种田交税的历史。最低工资标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国家扶贫标准普遍较大幅度调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党政部门开展大接访、大走访,认真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处置能力逐步提高。在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和急剧转型过程中,社会大局始终保持稳定。

  五、成功举办大事、要事,从容应对急事、难事,经受住一次又一次重大考验,是中国优势在国际比较中集中彰显的时期

  我们党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办成了一系列大事,办好了一系列喜事,办妥了一系列难事,进一步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带领全国人民掌握自己命运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大爱无疆的伟大民族,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突出表现在:我们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西方经济深陷困境、全球经济普遍疲软、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迅速出台并不断完善稳增长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我国经济率先回升向好,并向内生自主增长方向转变,成为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器,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我们夺取了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重大胜利。面对突如其来的传染病疫情、特大地震、特大山洪泥石流、雨雪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子弟兵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社会主义制度珍爱生命、保护人民的本质得到充分彰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体制优势得到充分发扬,创造了防灾救灾、灾后重建的人间奇迹。我们排除了境外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依法处置西藏拉萨和新疆乌鲁木齐的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迅速控制事态发展,保卫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一系列推动西藏、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政策举措,雪域高原、天山南北呈现出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喜人景象。我们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规模空前的上海世博会,“神舟”飞天、“嫦娥”揽月、“天宫”对接、“蛟龙”探海、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捷报频传,一次又一次让世界惊叹、让中国骄傲,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民族复兴展现出无限光明的前景。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经验,进一步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

  六、中国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发展道路吸引力增强,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的时期

  我们党科学研判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准确把握中国与世界相互依存日益紧密这一显著特征,顺应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新兴大国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世界公认。突出表现在:我国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大幅上升。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第二大贸易进口国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第五大对外投资国和最大新兴市场,2003年至2011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加强对华关系日益成为各国政策主流,中国与各大国开启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进程,同周边国家利益交融进一步深化。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坚持维护联合国及安理会权威,积极承担应尽国际责任,参与多边机制建设和改革进程,积极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努力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在世界重大经济问题上的观点和态度引起各国关注,在反恐、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和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成为国际协调与合作的重要一方,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世界瞩目。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积极推动建立更加平等、更加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加大对外援助力度,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权益。倡导建立上合组织,在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上树立了典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和世界。

  七、党的建设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进一步彰显,是党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实现历史性进步的时期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的深刻变化,我们党紧密结合治国理政实践,以改革创新精神,按照党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一条主线、五个重点”的总体部署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得到更好发挥。突出表现在: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党中央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概括并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将它们郑重写入党章。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全党的思想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保证了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更好地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自觉经受“四个考验”、防范“四个危险”,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等活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涌现出数十万先进党组织和数百万优秀党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党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能力明显提高。推进了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中央政治局带头向中央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推行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完善党和国家领导人产生机制。继续开展党代会常任制试点,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改善候选人提名方式和扩大差额比例。大力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发挥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作用。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创新干部管理体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推行公开选拔、公推直选,健全来自一线干部培养选拔链,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制定修订党内重要法规制度,初步形成巡视监督网络,舆论监督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解决了一些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回顾辉煌成就和历史性进步,展望充满更多机遇和挑战的前进道路,我们更加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编辑:张志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