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华网:消除“习惯性质疑”更需开诚布公

2012年08月28日 11:3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消除“习惯性质疑”更需开诚布公

  当枪击案嫌犯周克华被便衣警察击毙之说遭遇质疑,湖南官员的“述廉万言书”被网友调侃……在一件接一件的热点事件面前,我们都能看到社会公众质疑的声音宛若开了闸的洪水般奔涌而至,似乎已成为“习惯性质疑”。

  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曾说:“当一个政府或部门公信力遭质疑时,不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便是后来的“塔西佗陷阱”。

  时下,“逢官必疑”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官方的诸多言论也被公众拿来调侃,老百姓成了“老不信”,社会信任慢慢消弱,且日渐依托热点事件反映出来。需知,在“超载”的信息面前,社会公众对事件的认知早已不止停留在“是什么”上面了,更多地迫切需要知道是“怎么来的”“怎么没的”“责任在哪”“谁来承担”“如何防范”等。政府部门如若不能及时给出事态真相,随之而来的不论是有意的谣言还是无意的误传,都会将公信拉下泥沼,难以抽身。

  不过“七嘴八舌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只有允许不同声音存在,才能更好地警醒职能机构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实事求是地审视工作、修正错漏,做出理性判断。

  在公众充分享有的知情权面前,大到热点问题,小到日常工作,将信息开诚布公向老百姓解惑释疑才是最关键。而且在这中间,及时两字尤为珍贵,犹抱琵琶半遮面,只会让政府公共事务的解释力在公众面前大打折扣。

  尤其在现今舆论监督特别是网络监督的强势围观下,经受“质疑”并且善待“质疑”已然成为职能部门的一堂必修课,及时向公众解惑释疑更是一种执政能力,切莫在“躲躲藏藏”中让自己陷入“塔西佗陷阱”。(记者 侯文坤)

【编辑:肖媛媛】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