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综述:中科院“实验3”号南海科考“满载而归”

2012年09月06日 18: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实验3”号科考船三亚9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历时整整1个月、总航程超过5000海里、纵横贯穿中国南沙和西沙两大海区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3”号综合科学考察船,6日完成2012年南海海洋断面科学考察夏季航次科考任务全部海上作业后,抵达三亚抛锚休整并进行本航次海上科考总结。

  南海科考“满载而归”

  南海海水温、盐、深度(CTD)剖面观测数据和海洋剖面湍流观测数据、走航式海流观测数据、潜标观测数据、海底地质泥样、海洋浮游生物样品、海洋沉积物样品……“实验3”号此次南海科考可谓“满载而归”。

  在南海南北海域采集到这批关于南海物理海洋环境、海洋生物与生态环境、海底地质等要素时空分布的大量第一手科考数据和样品,将为中国有效管理南海这块“蓝色国土”、科学保护南海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南海资源奠定重要基础。

  本次科考任务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南海所陈荣裕高级工程师表示,这次南海科考作业所获丰富数据与样品,上岸后将进行后续样品处理、数据分析,以进一步研究掌握南海资源环境状况的精确资料及其科学规律,为海洋科学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和全球变化研究等提供基础数据服务。

  南海断面科学考察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南海是一个受全球气候变迁影响十分敏感的区域,是研究全球变化区域性响应的理想场地;南海南部海区深层水与西太平洋有着持续稳定的水交换,对研究多年际及以上时间尺度的全球变化过程有重要作用。

  他说,南海科考既是海洋学科前沿科学探索的基础,也具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既可促进热带海洋科学和区域海洋科学发展,又为中国有效管理与保护南海海洋环境、合理开发利用海域各类资源、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维护中国海洋权益提供科学依据。

  各科考组任务进展顺利

  “实验3”号本航次科考队队长、中科院南海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秘书吴泽文称,这次科考任务实施比较顺利,任务期间,各组科考队员努力克服恶劣海况影响,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是科考任务顺利完成的关键。

  科考队由水文气象组、地质组、生物组、化学组等组成,其中,水文气象组的队员和科考项目最多,该组组长、中科院南海所西沙海洋观测研究站站长助理黎大宁说,水文气象组整个科考过程可以说是相当完美,包括6套潜标投放、75个大面观测站的CTD(海水温、盐、深度)剖面观测、60个站点湍流剖面观测、全程走航式海流观测、全程GPS探空气球观测、全程自动气象站观测等科考项目均按计划顺利完成,通过后续实验数据分析研究,将重点为南海土台风监测预报提供基础数据服务。

  地质组长、中科院南海所陈翰博士说,由于海况恶劣及绞车设备老化等难以预估的客观因素,本航次完成9个站点的海底地质采样任务,基本完成项目设计的地质科考任务,个别未实施地质采样的站点,可通过后续科考航次完成。地质科考作业采集样品,将用于南海现代和地质历史时期海底环境演化的研究与分析,以深入了解南海底质现状,为油气资源开发等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生物组本次科考在海水采样、浮游生物拖网采样方面都超额完成计划任务。该组组长、中科院南海所海洋学生态学副研究员柯志新称,通过后续实验室的处理分析,将主要开展南海浮游生物时空分布特征与海洋环境的关系的研究,探索研究超微型藻类对生物固碳的贡献,综合分析南海生态系统季节变化规律,为南海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化学组组长、中科院南海所副研究员周伟华说,化学组本航次也超额完成计划任务,科考项目主要包括南海海水同位素样品采集分析、南海海区环境评价研究、南海海区营养盐分布状况调查分析、南海底栖生物样品采集等。通过后续实验样品分析、数据处理,可望得到南海海洋环境基本特征的基础数据,促进全面了解南海海洋环境及其演变规律与发展趋势。

  构建开放合作科考平台

  “实验3”号此次南海科考,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厦门大学等均有科考队员随船参加,共同构建出开放合作的海上科考平台。

  南海分局科考队员高科文、徐志斌介绍说,他们本航次实施南海浮游生物拖网采样24个站点,每个站点拖网2次,海底地质泥样采集6个站点,科考项目包括南海底栖生物、海洋浮游生物、海洋沉积物等海上现场采样,后续将开展种类鉴定、数据分析、样品处理等实验室研究工作,主要用于南海中南部海洋环境监测提供数据服务。

  去年曾参加南极科考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研二学生曾健称,厦门大学同位素海洋化学课题组这次共派出5名队员参加南海科考,共完成30个站点海水采样,对采自南海表层至1500米深共约1500升的海水进行现场处理,主要为探究碳、氮在整个南海海域中所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他认为,海上现场采样是研究海洋科学的必要手段,也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唯一途径。“惟有来海上走一遭,让波涛骇浪见证自己的辛勤付出,才算得上是一名真正的海洋科学工作者”。

  “实验3”号船长李友光返航广州后,又即将率船出海执行新航次科考任务。他指出,本航次科考任务中间阶段,根据海况和天气预报及时调整原定航线计划,避开台风影响,使得海上科考作业节奏紧凑,大大节省了时间,“所有科考作业站点一个不漏,全部完成,实现了这个航次科考任务的预定目标”。

  本科考航次遇到包括躲避台风、涌大浪急等恶劣海况在内的很多困难,“但在南沙作业海域,有不明国籍军机非法进入中国南沙低空绕飞科考船,干扰科考作业还是第一次碰到,对此应该高度警惕!”李友光提醒说。(完)

【编辑:邓永胜】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