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低成本模式难以持续 中国城镇化须解决好新问题(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0月08日 11:04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城市群趋势凸显

  对于城市化发展的道路和推动模式,胡存智指出,不能脱离国土开发空间不足的约束条件。目前,深圳、广州、苏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城市以及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国土开发程度已经超过或接近25%,已经高于英格兰地区、日本三大都市圈以及德国斯图加特地区等地区。

  而且,“未来我国国土开发空间基本格局不会改变”,现代化建设速度不会放慢,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要求也不可能降低,工业农业争地、城镇农村争地、生活生产生态争地不断加剧。土地资源紧约束的局面将更加凸显”,胡存智指出。

  另一个不会根本改变的基本面是能源约束。国务院参事张洪涛指出,今后10年到15年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将刚性发展,铁、铜、铬、钾盐、石油、天然气等大宗矿产资源将出现刚性需求并严重短缺,石油、天然气、铁、铜、铅、锌、氧化铝、钾盐、水泥等11种支柱性大宗矿产进口量持续攀升,对外依存度居高位;到2035年,中国的能源需求将占全球的50%以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授课时指出,即使按照日本这种最节能、能效最高国家的标准(人均消费石油17桶),乘以我国现有的人口数,高达36亿吨;而现在国际上每年的石油贸易量才20亿吨,2009年全球石油总产量才35亿吨。

  必须采取更高效的发展模式。仇保兴指出,应该看到,在能耗构成中,建筑与交通的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60%左右,而且呈现“刚性”结构。也就是说,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是由现在的城镇化模式决定的。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授课时指出,2000年制定“十五”计划时提出了“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但十余年下来,结果并非如此。我国小城镇人口占城镇人口比重最高时是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曾达到27%,约8100万人;到2010年,小城镇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重已降到了20.7%,约1.38亿人,大中城市的人口比重事实上是在不断上升。

  在陈锡文看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路到底走不走得通,以及如何才能走通的问题迫切需要抓紧研究。一是产业布局问题。这关系到如何引导就业布局和人口布局,产业集中在大中城市,就业和人口就必然集中于大中城市;二是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目前,我国还有20%的小城镇无集中供水,86%的小城镇无污水处理设施,小城镇的人均市政公用设施投入仅为城市的20%,加上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的相对不足,导致了小城镇缺乏吸引力。

  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从“限制大城市、发展中等城市、扶持小城市”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再到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胡存智表示,近期,各方专家、学者提出了城市群引领的发展模式。

  “大城市主导的城市群方兴未艾,城镇人口向大城市集聚,这是一个新趋势”,徐宪平表示。这也是制定中的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的主体思路之一,以城市群带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通过城镇建设用地与人口挂钩,优化布局和形态,合理安排8.5亿人口的空间分布。完善城市规模结构,合理控制超大特大城市,继续发展大城市,加快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卫星城、有专业特色的城镇。

  以城市群促进国土空间优化高效开发,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也是众多国家城市发展的重要形态和结果。胡存智指出,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的国家,发展城市群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的作用更明显。

  美国东北海岸和五大湖地区、日本三大都市圈、欧洲西北部、英国伦敦地区的发展都表明,以城市群形成的空间集聚效应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以一个核心城市组团,带动周边多个小城镇发展,既发挥大城市的强大带动力,又以小城镇的低成本和人文优势,使农民顺利进城,防止“大城市病”。

  在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基础上,下一步将会改革设市规模,启动设市工作,适当增加中小城市数量,相关专家透露,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逐步解决2亿多农民工半市民化的状态,也是制定中的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尊重农村与城市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律。仇保兴指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不是要把农村都变为城市,不是追求城乡一样化,而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走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道路。忽视了农业生产的特性,盲目对民居统一改造,忽视传统民居的“个性”,忽视小城镇建设,是当前农村规划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在仇保兴看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小城镇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扶植的政策措施协调性不够,扶植的资金分散,没有形成推动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合力。

【编辑:马学玲】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