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亲历中国外交十年风云:从“配角”到“主角”

2012年10月10日 10:48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亲历中国外交十年风云:从“配角”到“主角”
    图①: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电子显示屏,新华社发。图②:非洲使者北京街头起舞,人民视觉。图③:二十国集团戛纳峰会雕塑,新华社发。图④:中欧政党高层论坛现场,新华社发。

  亲历外交风云 感受中国魅力(难忘·十年)

  从“配角”到“主角”

  就在短短几年前,在八国集团发起的“8+5”领导人对话会上,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还只是“客人”和“配角”。用当时外媒的话说,这种对话形式就像八国集团吃“主菜”,发展中五国只能吃“饭后甜点”。而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发展中成员特别是中国表现抢眼,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当之无愧的“主角”。

  今年6月19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七次峰会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落幕。屈指算来,此次峰会距二十国集团首届峰会已近4年时间。我有幸多次参与胡锦涛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的筹备工作,倍感中国的发展势不可挡,中国的外交恰逢其时,大有可为。

  从华盛顿峰会出台全球金融改革举措、到伦敦峰会推出1.1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刺激计划,从匹兹堡峰会确定国际金融机构改革量化目标、到洛斯卡沃斯峰会致力于保增长、促就业、促稳定,二十国集团克服危机、稳定世界经济金融局势,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由于二十国集团的存在,1929—1933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大萧条、主要大国“以邻为壑”搞贸易战的历史没有重演。这是国际关系史上值得庆幸的事,是人类的进步。

  二十国集团发展壮大的过程,既是世界经济波动起伏、全球经济治理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的过程,也是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和融合日益紧密、国际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的过程。

  在历届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倡导各国同舟共济、合作共赢,并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解决南北发展不平衡、完善全球经济治理等提出重要主张,得到各方高度重视和广泛赞誉。中国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二十国集团中发挥了积极、建设性、负责任的作用。

  通过参与二十国集团的工作,我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投票权从第六位跃升至第三位,加入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委员会、全球税收论坛等主要国际金融标准制定机构并成为重要成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前所未有。从一定意义上讲,二十国集团峰会是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实力和对国际社会贡献的制度性肯定。

  我们有幸见证国家的大发展和国际地位的大提高,幸甚至哉,唯有恪尽职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绵薄之力。(外交部国际司司长 陈 旭)

  蓝红黄的交融

  2011年11月7日,我第一次跟随阵容庞大的中共代表团走进了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洲议会大厦,在如迷宫般复杂的宏大空间里,我被一幅幅以红蓝两色为底、缀有大小各四颗黄色五星、四颗小星拱在一个大星右面的海报所吸引,这是欧洲议会五大党团为中欧政党高层论坛首次在欧洲举办而设计的会标。据欧方介绍,蓝色和红色是欧洲和中国的颜色,而黄色五星是欧盟盟旗与中国国旗的共同元素,把两者融合起来就是要突出论坛对中欧对话、理解、合作的重要意义。在随后的两天里,中国与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欧洲议会聚光灯的焦点。

  在我的最初印象中,欧洲议会是一个特殊的政治舞台,欧洲各种政治力量在此聚合、争辩、博弈,其间也常有一些指责中国的噪音影响着民众的视听。那么,是什么样的力量吸引着欧洲政治光谱中的所有主流政党参与论坛?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欧洲议会的五大党团积极向中方争取论坛的主办权?又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倾听中国声音”、“共促中欧合作”日益成为越来越多欧洲人的共识?

  从2010年迄今,论坛从中国走到了欧洲,经历了三届四次会议。作为论坛的中方组织者与亲历者,我不断从实践中深化自己的观察与思考。

  我所结识的一些欧洲朋友这样形容论坛,说它“开辟了一条不同价值观、不同政治体系之间进行深层对话的新路径”,是中欧政党交流的“创新性尝试”。的确,从“全球性挑战与中欧合作”到“中国‘十二五’规划与‘欧洲2020’战略”再到“中欧合作共迎挑战”,论坛既务虚又务实,不仅关注战略、思想理念层面的沟通,还积极探讨在经贸、气候变化、环保、全球治理等领域务实合作的新机遇、新举措,为中欧合作拓展了思路,也为中欧关系注入了新活力。

  论坛对欧洲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同时也是实实在在的,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在这里认识并逐渐理解了更加具体、更加感性的中国与中国共产党,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思想解放、善于学习、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对自身问题头脑清醒的政党,一个在治国理政、应对危机方面经验丰富、运作良好的政府,一个充满活力、经济不断发展、自信心日益增强的国家”,而不是那些西方媒体刻意描摹的“封闭保守的刻板印象”。更重要的是,在彼此尊重、相互包容、富有建设性的对话氛围中,尽管不同思想、认识和观点的碰撞仍然存在,但态度、方式、语气都在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中联部八局局长 王 华)

  跨越发展 示范作用

  非洲在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多党民主浪潮冲击后,在国际上被进一步边缘化。加强中非团结合作,在新世纪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成为中非双方的共同诉求。在此背景下,中非双方共同倡议成立“中非合作论坛”,并于2000年在北京举行了首届部长级会议。此后,论坛每隔3年轮流在中国和非洲举办一次部长会,迄今已办了一届峰会和5届部长会。作为长期从事对非工作的一名外交官,10多年前我经历了论坛酝酿和成立的全过程,今年又亲身参与了第五届部长级会议的设计、筹备、举办等各项工作,对此有着更加深刻的感受。

  作为中非开展集体对话的重要平台和进行务实合作的有效机制,论坛推动中非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论坛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出巨大的示范效应,带动了国际社会各方对非合作,成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次成功外交实践。

——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卢沙野

  多边合作 积极交往

  2004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饭店金色大厅成功主办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开启我党首次主办国际性政党会议历史。我有幸参与会议筹备的全过程,倍感亚洲国家政党对我党推动政党间交流合作的认同与期待。

  在争取亚洲政党国际会议常委会意见的基础上,会议正式确定主题为“交流、合作、发展”。9月3日至5日,来自亚洲34个国家82个政党的代表以及域外4个政党和组织的观察员在北京欢聚一堂,讨论亚洲的合作与发展。

  会议期间,我每天都穿行在会议各场所和与会代表中间,感到大家谈论最多和最有共识的是,亚洲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和平的环境。要致力于多边合作,把亚洲争议地区变为合作地区,各国政党应充分发挥各自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和维护地区安全方面的独特作用,通过积极的交往与合作促进国家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中联部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武树民

【编辑:马学玲】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