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首都与拥堵“搏斗” 出台上千项疏堵措施

2012年10月10日 11: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资料图:2010年12月14日晚,北京北二环拥堵不堪,车灯形成了一道长虹。当年12月13日,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中新社记者 刘震 摄  

  中新社北京10月10日电 题:与拥堵“搏斗”的首都

  中新社记者 陈建 杜燕

  医生史辉最终下定决心放弃在北京市中心的工作,到北五环外一家医院上班。“地铁直达”是他作出选择的重要原因。

  史辉新的工作地点紧邻地铁5号线。该线路2002年开建时,北京仅有1号线和2号线,地铁总里程54公里;而史辉还在天津医科大学攻读硕士。

  地铁5号线以及10号线、4号线等的规划,是北京申奥的一部分。从2007年起,北京地铁以平均每年66公里的速度递增,并逐渐连通中心城区与郊区。

  虽然买了私家车,史辉说:“没有地铁直达,我不会下决心调换工作。不然,每天上班路上花费2小时还不一定能到。”

  到今年底,北京轨道交通总里程数将超450公里。但作为首都的北京,似乎公交车再多、地铁线路再多,也载不完滔滔的人流。

  数据显示,2002年,北京机动车总数约189万辆,2006年底增至287多万辆,到2010年底已近500万辆;2002年,北京六环内每天出行人次不过2000万人次,目前是3000万至3500万。官方预测,到2015年至2020年将突破4000万甚至6000万。

  湖北青年张登勇曾是那不到2000万人次中的一名过客。他2003年和女友来到北京,落脚在航天桥西附近一间民居,日常上下班要乘坐环绕北京市区三环路的300路公交车。

  那是一条冠有诸多之“最”的公交线路:全世界乘客之间距离最近的车、最不容易挤上去或挤下来的车……

  张登勇曾看着5趟车停下、开走,都没能挤上去。“我干脆看着别人挤车,那时,想离开北京”。

  在他看来,北京拥挤的交通状况确实令人烦躁,“私家车堵在路上,公交车或地铁上,人们站在如春运般拥挤的车厢里”。

  为了让在此生活的人们出行顺畅、便捷,北京从2004年开始,就决定要像治理大气污染一样缓解市区交通拥堵。之后3年,北京采取了上千项疏堵措施,包括优化公交网路、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等。

  2007年,北京加快兴建轨道交通网络,并推出“一卡通”四折优惠的低票价制度;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试行“每天少开一天车”、错峰上下班;2010年底,实行购车摇号措施,控制机动车激增。

  截至2011年底,北京市公共电(汽)车拥有线路713条,车辆21628辆,年客运量达50.3亿人次;北京地铁开通运营15条线路,总里程372公里,年客运量突破24亿人次。

  北京交通研究发展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北京高峰时段的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43.7%,比2007年初的30.2%上升13.5个百分点,比2002年的16.9%有了显著提升。

  张登勇认为,北京堵车一方面是车辆多、车速慢,另一方面,剐蹭事故、开车不谦让、道路成停车场等,也是拥堵的原因。

  “有时候上了大路,看到堵车,想换条小路绕行,怕走进死胡同,只好跟着前面的车子慢慢蠕动。”他说。

  根据规划,到2015年,北京公交路网将更完善,轨道交通线网将延长至666公里,建设5万个公共停车位、2.1万个驻车换乘停车位。届时,北京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预计达50%,小客车出行比例控制在25%以下,自行车出行比例保持在18%左右。

  对于这些愿景,张登勇表示,儿子两年后将读小学,希望到时不用为接送孩子而费尽心机。(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