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青年报:从老百姓的毁誉中找改革突破口

2012年10月12日 09:4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昨日,有评论文章指出,若没有不计毁誉的心理素质,我们的改革就会寸步难行。

  是的,改革总有风险,改革失败了就可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假如怕挨骂,过于看重个人的生前身后名,哪里还敢搞改革?想当年,一批改革先锋,总是不计个人成败得失。“从辽宁到广东,切掉胆囊的任仲夷‘浑身是胆’,一心要杀出一条血路。‘不要人夸颜色好’的项南勇闯雷区,支持包产到户,为企业家松绑撑腰。‘大不了回秦城监狱去’,蛇口工业区奠基人袁庚无惧非议,誓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然而,我又以为不计毁誉,不是指把老百姓的呼声置若罔闻。无论在改革之前、改革之中,还是在改革之后,总该听听老百姓的说法,看看他们到底是毁还是誉,毁的是什么,誉的又是什么。我还认为,当前需要改革的地方很多,不能一下子什么都改。到底先改什么,后改什么,也得听听老百姓的声音,凡是老百姓“毁”得最多的东西,就可以当作改革的突破口,抓紧时间改革。

  将老百姓 “毁”得最多的东西作为改革突破口,就抓住了主要矛盾。只有主要矛盾解决了,其它矛盾才可能解决。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谈推迟退休年龄时说了这样几层意思:一、退休年龄必须推迟,否则就有财务风险。二、目前,反对延迟退休年龄的言辞十分激烈。三、在反对推迟退休年龄的各种声音中,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出于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没有参加养老保险改革的现状进行攀比,进而表达对社会不公的不满,甚至认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本来就没有参加养老保险改革,他们不用缴费,但养老金水平却高于企业一倍以上,如再让企业工人延迟退休,这显然是公共部门在寻租。由此,郑秉文得出这样的结论:制度“碎片化”仍是当前深化改革的大敌,是当前社保制度存在的一个“软肋”。未来,机关和事业单位有可能成为社保制度的一个改革前哨,“双轨制”有可能成为所有反对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第一个屏障。换言之,对社保制度碎片化和多轨制造成的社会不公及其社会不满情绪,将会代替任何的理性改革,即社保制度的公平性没有解决,其他任何改革都会被搁置起来。

  郑秉文先生说的当然是事实。这些年来,老百姓对退休制度的碎片化、双轨制一直十分不满,有良知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对此表示反感。可是,有关方面却迟迟不予回应,特别是不肯给出公务员退休制度改革的时间表,这大约也是一种不计毁誉,不计老百姓的毁誉。但这种不计毁誉,难道是我们需要的吗?不,无论是为了化解风险、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还是为了纾解民怨、赢得民心,都得重视老百姓的毁誉。最终应将取消碎片双轨制的改革当作整个退休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汪强)

【编辑:马学玲】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