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光明日报:“神水”闹剧考验应对舆情能力

2012年10月12日 11:14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新华网11日报道,刚刚过去的长假,浙江台州温岭市一处原本平凡无奇的山泉,成了一些人趋之若鹜的“圣地”。传说这泉水“洗澡能治无名瘙痒,生喝能包治百病”,尽管有人喝过后咽喉肿痛、身体不适,但“善男信女”仍疯抢不休。10月9日温岭疾控中心出具检测报告称,“神水”所检测的19项指标中,菌群总数等3项均不达标。

  山泉成了“神水”,凡尘成了“圣地”,从天降神泉到流言幻灭,历经数月。“善男信女”前赴后继,蜂拥而至只为取一瓢饮,盲目喝水者或上吐下泻,或虚弱乏力;“神水”渐渐成了村民的梦魇,每天几吨水被拉走,村里的自来水水井都干了;更有“商人”发现良机,以每桶百元的价格兜售“神水”……乱象纷呈,不一而足。

  现在看来,“神水”不过是“污水”的诨名而已,所谓“神水”,实际上是谣言的祸水。“神水”是如何“神”起来的?从表面看,无非三个因素:一是群体心理。正如庞勒在《乌合之众》中阐释的,个人在群体中会丧失理性,思想情感易受旁人的暗示及传染。大家都疯抢“神水”,尽管自己未必深信,当时也可能加入盲从的行列;二是迷信心理。尽管人人知道“子不语怪力乱神”,但只要有“造神”的场子,千百年未断根的封建迷信,就有登场的欲望与念想;三是公共医疗资源供给短缺。看病贵、看病难是不争的事实,尽管政府部门多有作为,但在点多面广的背景下,仍是力有不逮。加之公共保健服务跟不上民众需求,导致张悟本的“绿豆”、刘弘章的“太医”等拥趸如云。

  “神水”谣言流传,除了上述心理要素,还有更重要的问题不能忽视:“神水”谣言之前已传播数月,黄金周只是高潮,那么,何以到10月9日才有了一纸检测报告?这中间的迟滞与拖沓,不正是给了流言最“宝贵”的发酵及传播期?面对千里而来取水的民众,地方舆情反馈及应急机制在哪里?当地方街道“组织人员现场劝解”而“效果甚微”时,相关职能部门在干什么?

  这些年,我们在应对各色谣言的时候,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大道不彰,小道必猖。随着媒介传播手段越来越多元、公众对资讯体验越来越敏感,类似“神水”的流言,就不会轻飘飘“止于智者”。也许我们需要重温这个公式:流言的强度=事件的重要性×对事件的不明确性。面对事关公众健康、公共利益、公权规范与廉洁度的事件,及早告知真相是构建新时期政府公信的必修课。(邓海建)

【编辑:马学玲】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