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群众心愿:期盼获更多产业扶持

2012年10月24日 10:4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期盼少数民族边疆地区获更多产业扶持”--

  广西中越边境地区群众的“心语心愿”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地处中越边境,是广西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县份,拥有207公里边境线。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生活在祖国西南边疆的群众道出自己的“心语心愿”:期盼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拓宽就业渠道,从而尽快实现增收致富的愿望。

  绕过一道又一道山梁,汽车在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行驶两个小时后终于来到了那坡县百省乡百坎村旧里小组——一个距离边境线仅3公里的苗族村寨。在村民吴兵华的家门口,记者看到砖瓦结构的新房格外气派,家里电视机、冰箱等家电应有尽有,而在门前不远处,从山上水柜引下来的山泉水让这个三口之家的用水需求有了保障。

  “那时候真是艰苦,一家五六口甚至是七八口人都挤在约30平方米面积的茅草树皮房里,由于四面透风,碰到刮风下雨就提心吊胆;同时不通水也不通路,由于村民自筹架通的低压电电压不足,连磨个玉米粉都无法如愿。”回忆起以前的日子,吴兵华唏嘘不已。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那坡县近年来优先解决边境一线群众住房困难,并强力推进“兴边富民”大会战,边境一线群众得以解决通水、通电、通路等困难,过上了幸福新生活。2008年8月以来,百省乡掀起的“兴边富民”大会战,让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飞跃”。

  “如今,茅草树皮房在百坎村已成为历史,村民住上了约70平方米的结实砖瓦房;水、电、路的老大难问题都已获解决。”百坎村党支部书记马庭章高兴地告诉记者,受益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百坎村群众每月都可领取固定数额的低保,边境0至3公里范围内的还能领取边境补贴,“边境群众的生活越来越有保障了。”

  在另一个边境一线村屯——百省乡那布村水弄二组,变化同样巨大。原本住茅草房、点油灯过日子的16户苗胞如今过上了新生活。站在山顶的525号界碑处往下看,山坳中的水弄二组显得安静而祥和,不时传来儿童的嬉戏声。记者从那坡县住建局了解到,2008年底相关部门投入141万元完成水弄二组的茅草房改造、建沼气池、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等工程,极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那布村村干部陶文生对道路修到家门口记忆犹新。“以前不通路的时候,住在山上的苗胞往往一个月都不下山,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如今,路通了,几乎每家都有摩托车了,平均五六天就会下山去买卖商品。”陶文生说。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对此,中越边境一线群众也有自己的心愿与期待。虽然吴兵华每月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但从事汽车运输的他坦言:山区开车危险系数太高,自己一直希望能进行林下养殖,但苦于没有相关饲养及防疫技术,鸡、鸭等家禽到时去哪里寻找销售市场也是个问题。“边境一线多数群众的日子虽有很大改善,但仍清贫,需要国家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吴兵华表示,他最期盼的就是能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驻家乡,“那样的话,我就能及时获得高山养殖技术,产品销路也不用发愁,那该多好呀。”

  马庭章表示,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兴边富民”力度,改善道路等基础设施,注重“输血”的同时以产业扶持的形式给少数民族边疆地区“造血”,在富民的过程中实现“强基兴边”。(记者 覃星星)

【编辑:张志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