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共二大会址保存完好 统战思想由此诞生

2012年10月25日 13: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上海10月25日电 题:二大会址保存完好 统战思想由此诞生

  中新社记者 许婧

  即便是“老上海”,也鲜有人能一下说出上海市老成都北路7弄30号(1922年时的辅德里625号)的与众不同。但90年前,在这座普通老房子里,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制定中共第一部党章,产生了统一战线的思想。

  站在老成都北路路口,中新社记者看到,这所被三面绿地围绕着的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由两排东西走向、砖木结构的老房子组成。如今已成为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的这些建筑,基本保留了1915年始建时的风貌,其一砖一瓦记录着中共党史上的那段记忆。

  “中共二大与一大共同完成了中共的创建任务”,二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杨嫣告诉记者,二大通过的党章,是中共第一个完备的章程,它详细规定了党员条件、入党手续及组织原则、纪律等,这也标志着中共创建工作的最终完成。

  中共党史学界也指出,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是中共首次提出统一战线思想,即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国民党为主要对象,建立联合战线的决策。这改变了中共一大文件提出的不与其他政党派别建立任何关系的决定,指导并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杨嫣介绍,如今,馆内也专门设有党章历程厅来纪念这段历史。

  据悉,当年的辅德里625号是当时与会的中央局宣传员李达租借的寓所。1954年,李达给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写信,回忆确认二大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他当时的住所召开。1958年,他到上海实地走访勘认,后经询问辅德里老居民、核对变更的门牌号码,终于确定了会址。当时房屋情况基本如旧,仅内部稍有改动,增添了阁楼,但仍为居民住。

  说到这里,杨嫣感叹:“中共四大也在上海举行,但原址毁于日军炮火。而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损毁的二大会址,连地基都是原址,实属幸运”。事实上,二大会址也曾历经风雨。会址老屋差点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市政工程中消失。幸而上海官方“微调”高架路线,为二大会址腾出空间。

  在二大召开时所用的会议室,记者看到,仅20平方米的室内陈设简单,一张八仙桌居于屋中央,8只坐凳摆在其四周,靠墙还有4把太师椅。茶具等物也按照李达等当年的回忆摆放。近年考证说,当年中共二大的参加者共12人。已可确定的11人是上海代表杨明斋,北京代表罗章龙,山东代表王尽美,湖北代表许白昊,湖南代表蔡和森,广州代表谭平山,中央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震瀛,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代表施存统。

  至于参加二大的“第12人”是谁?中共静安区委党史研究室专家杨晔称,学界一直在考证、研究,目前尚无定论。此前,学界主流曾认为是毛泽东。

  但在该馆展列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上,有一句话被特别标示:“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忘却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结果没有能出席。”据称,此语来自毛泽东本人的回忆。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学术顾问王志明说,为了安全,二大召开时频繁更换场所,加上辅德里625号位于50幢结构相似的石库门中,非常难找,这或许最终让毛泽东错失参加二大。

  如今,纪念馆已建成10年。杨嫣介绍说,当前馆方正致力于整合周边“红色资源”,并“跨界”与上海国歌纪念馆合作。其参与推出的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直通车”、暑期红色电影放映活动,以及开发制作的连环画、图册和纪念品,也让纪念馆多了不少“粉丝”。

  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今年的“老校新开”。在中共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平民女校原址内,女性参观者换上早年样式的白衬衫、工装裤,在小板凳、黑板等点缀的老课堂内体验创意胸针制作、做工间操等,并同时回眸历史知晓“二大点滴”。这个平均年龄28岁的纪念馆工作团队,希望以其新潮创意,与前来的参观者交流情感、共同体悟人生。

  在记者正要离开时,遇到一批来自浦东新区的退休中共老党员。63岁的姚老伯正提议同行者参观后再去位于威海路的毛泽东旧居(1924)参观。二大纪念馆办公室主任朱胤介绍,“只要15分钟就可以到,很多人都是一大、二大、毛泽东旧居、中国劳动者书记部旧址等环线看的”。

  再回望这座在当年极为寻常的住宅,门楣上的“腾蛟起凤”字样依然清晰。在这青、红砖相间中透露出的不平凡,令人回味。(完)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