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谈中国制度:部分不符合“国际惯例”但有效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1月10日 16:31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0)

  走自己的路:中国别无选择

  经过长期摸索总结出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能够适应我国国情,也照顾到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这些制度有的并不符合某些人眼中的所谓西方现行的“国际惯例”,但能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揭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新的篇章。在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怎样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前景如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教授向《瞭望》新闻周刊谈了他的看法。

  完整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瞭望》:新中国成立63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逐渐形成,怎样认识这一形成过程?

  程恩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需要放在我国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中,从旗帜目标、实现道路、理论发展等方面来完整理解。

  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明确“举什么旗帜”的问题。当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在历史新时期凝聚全党全民的共识。坚持这一旗帜,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保证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这一点无论在新中国成立后还是改革开放以来都得到了证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正确性和强大威力,其指导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需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和客观经济规律的论述并没过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但其源头仍然是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社会主义性质,是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客观要求决定的。

  不明确这一点,就容易混淆与别的道路的区别,甚至有滑向改旗易帜的邪路的危险。近年来,国内有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相割裂,所谓前者突破了“马恩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原生形态”。西方金融和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一些学者则鼓吹起“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论调,甚至给中国贴上“国家资本主义”标签,用心不言自明。否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关系,只能导致人们思想上的混乱,并给别有用心的人以钻空子的空间,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瞭望》:你曾经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三者缺一不可,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呢?

  程恩富:继承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创新是发展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不能搞教条主义,死守旧的框框,不敢越雷池半步,那就容易形成封闭僵化;也不能脱离理论继承来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成果。即使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看,将其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相割裂也是不客观的。

  毛泽东早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等着作中就提出要摆脱苏联模式,找到适合中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路。包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破封锁的政策等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和借鉴。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及时提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论;1992年他更强调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些论述中,一方面将消灭剥削、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目标,另一方面将坚持社会主义作为前提,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科学社会主义之路。

  《瞭望》: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回顾,能够得出怎样的启示?

  程恩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是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相伴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于中国道路的艰辛探索过程中,是不同时期历史经验的结晶。在一个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历史时期我国面临着国内外不同的背景和发展条件,因此,需要根据生产力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要求,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生产关系,并在理论上给予科学解答。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种科学的、开放的、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具体实践,又总是会凝结出新的思想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的历史验证,也是我国取得巨大历史成就最重要的经验所在。

【编辑:张志刚】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