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谈十八大报告中的民生论述 解民生之忧

2012年11月10日 22:5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报告描绘的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美好愿景令人欣喜。专家们表示,这些论述回应了百姓对解决上学、看病、养老等热点问题的期盼,彰显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民的信念和决心。

  学有所教: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对话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瞿振元

  问: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对于走好中国特色教育发展之路有何指导意义?

  答:“立德树人”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的根本任务。它要求我们坚持德育为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同时培育他们的创新精神、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也发人深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不能以浮躁的心态去追逐利益,而忘记了肩负的根本任务。

  问:十八大报告强调“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这是否意味着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有望加快步伐?

  答:十八大报告着重回应了老百姓关注的教育公平问题,体现了党中央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教育公平有利于社会合理分层流动,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调节器和正能量,教育不公平则会加剧社会的不公平。报告从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等方面明确了政策要求,把欠发达地区、欠发展领域和相对困难人群作为支持扶助的重点。坚持这个方向,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这个方向,城乡儿童就有望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人人成长为有用之才。

  病有所医:让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安全有效方便价廉

  对话专家: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

  问: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论述,对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起到怎样的推动作用?

  答:十八大报告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把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作为推进重点,强调要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不但进一步明确了深化医改的目标,而且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可以预见,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得到进一步缓解,百姓“病有所医”的要求能够得到满足,少得病的愿望也将逐步实现。

  问:十八大将如何引领我国朝着“病有所医”的目标继续迈进,将带给城乡居民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答:未来5年,我国国民健康水平将步入快速改善时期。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目标和要求,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将显著提高,个人就医费用负担会进一步减轻,地区间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间健康状况差异不断缩小,基本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

  具体来说,全民医保体系和重特大疾病保障救助机制的健全,将从制度上解决百姓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基本药物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将保障群众用药质量安全、方便价廉;人民健康水平将继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在2010年74.8岁的基础上再提高1岁。未来5年,人民群众将通过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获得更大的实惠。

  老有所养:让长者安享幸福晚年

  对话专家: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副主任党俊武

  问:目前我们距离十八大报告中所提出的“老有所养”的目标还有多大差距?

  答:我国是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最为严峻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实现全覆盖,现有制度保障水平偏低。另外,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缓慢,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还是空白,老龄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村居民养老服务保障问题较突出。总体上说,距离“老有所养”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问:随着家庭照料功能弱化,空巢、失能老人增多,养老已成为重要而迫切的民生问题。如何才能让“老有所养”持续取得新进展?

  答:十八大报告首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这是党中央针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实现“老有所养”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既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加快探索构建长期照护保障制度,还要通过多种方式,为养老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强大金融支持。

  此外,还必须加快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在有效加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努力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构建老年人自我服务和家庭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主干、院舍养老服务为支撑、邻里服务和志愿服务为补充的老龄服务体系。(吕诺、卫敏丽、杨荣荣)

【编辑:官志雄】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