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十七大以来政法机关强化司法权监督 树法治权威

2012年11月12日 13:40 来源:检察日报 参与互动(0)

  司法权:强化监督才能树立法治权威

  没有制约的权力必将导致滥用和腐败。翻开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10月15日、2012年11月8日所作的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一个共同的主题贯穿其中: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司法权的运行状况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关乎百姓的幸福指数。强化司法权的监督制约,确保其正确运行显得尤为重要。历史是最忠诚的记录者。5年来,全国政法机关强化对司法权的监督,规范司法行为,以执法规范促司法公正,以司法公正树法治权威。

  法律监督,让司法活动不“跑偏”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2008年12月,中共中央转发《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进一步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

  唯有加强监督,司法行为才能更加规范,司法活动才不会“跑偏”。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法律监督”写进党的报告里,还是第一次。

  “中国将加强对司法权的监督制约作为改革重点,并推出加强法律监督一系列举措。”2012年10月公布的《中国的司法改革》白皮书,清晰地记录了我国近年来不断强化法律监督的铿锵步伐——

  加强对侦查机关立案、侦查活动的法律监督。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建立了刑事案件信息通报制度和共享平台。通过健全介入侦查、引导取证工作机制以及完善当事人权利告知制度等,改革和完善对侦查活动的法律监督机制,遏制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仅2011年,全国检察机关对侦查中的违法情况提出纠正意见39432件次。

  加强对法院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判决、裁定、调解,如认为确有错误、违反法定程序影响司法公正的,检察机关及时采取抗诉或者提出检察建议等监督措施。

  加强对司法工作人员渎职行为的监督。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最高人民法院等部门制定《关于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渎职行为加强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明确对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等12种渎职行为,可以通过调查核实违法事实、提出纠正违法意见、建议更换办案人等措施进行监督。2010年,检察机关查办涉嫌犯罪的司法工作人员2721人。

  加强对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的法律监督。针对“躲猫猫”、“喝开水死”等恶性监管事件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最高人民检察院改革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积极推行派驻检察室与监管场所信息联网和监控联网,通过全程、实时、同步监督,有效遏制了超期羁押、刑讯逼供等问题的发生。截至今年9月,全国1935个看守所检察室实现了与看守所的监控联网,对看守所执法管理活动实行实时监督。

  内部监督,给司法权戴上“紧箍”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从“制约和监督机制”到“制约和监督体系”,一字之差体现了十七大以来我国在公权力监督制约方面更加成熟。在司法领域,司法各部门频频拿出一系列实打实的得力举措: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2010年底,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实施了《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2010年版)》。公安机关出台了《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等一大批规范。全国监狱、劳教系统近几年也陆续建立了集管理、教育、执法、监督于一体的执法标准和程序。

  ——规范财产刑执行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加强和规范执行工作若干意见,提出优化执行权配置、强化执行监督,完善立案、审判、执行协调配合机制,建立执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

  ——检察机关强化自身监督,全面推行职务犯罪审查逮捕程序改革。2009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下发《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的规定(试行)》、出台了《人民检察院扣押冻结款物工作规定》,还于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检查,纠正了一批违规违法问题。

  ——建立讯问嫌疑人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截至2012年7月,全国3400多个检察院具备了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条件,每年立案侦查的3万多起职务犯罪案件基本实现了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司法行政机关改革监狱体制,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监狱经费全额保障和监企分开、收支分开,严格办理减刑、假释程序和标准,减少了刑罚执行环节发生的腐败现象,保障了服刑人员的合法权益。

  社会监督,让司法权公开、公平、公正行使

  公信来自于公开,主动把执法过程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不断增强司法活动的透明度,是司法机关赢得司法公信力的关键所在。

  面对社会矛盾多发、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状况,司法机关近年来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全面推进司法公开:从建立检察机关综合服务大厅、健全案件办理查询机制,到法院网晒判决书、庭审现场网络直播……一系列司法公开举措使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诉讼权得到更好的保障。

  在深化司法公开的同时,司法民主也得到深化。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不断完善。2004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拓宽人民陪审员的选任来源。

  200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启动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2010年10月,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依照监督程序对检察院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出现的应当立案而不立案、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等情形进行监督与评议。从2003年10月至2011年底,各地人民监督员共监督案件35514件,提出不同意检察院原拟定意见的有1653件,其中908件的人民监督员表决意见被检察院采纳,占54.93%。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全国人大代表、青海西宁市回族中学副校长拜秀花说,从知情到参与,再到监督,人民群众越来越广泛地参加到司法审判工作中,通过这种参与的扩大,监督机制和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行政权:规范制约才能建设责任型政府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我国要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5年来,依法行政、建设责任型、廉洁型、服务型政府的脚步越来越坚实。

  减少行政审批项目

  从2012年10月起,“高等学校设立、撤销、调整研究生院”不再需要教育部审批;“期货公司变更境内分支机构负责人”也不再需要证监会的审批……

  这些变化,依据的是2012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务院此次共调整取消314个行政审批项目。据统计,国务院10年来分6批共取消和调整了2497项行政审批项目,占原有项目总数的69.3%。“公章满天飞,群众跑断腿”现象大幅减少。

  2008年,改革开放进行到第30个年头,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用5年时间,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

  5年来,“大部制”机构改革有序推行。200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通过。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同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此后各地纷纷试水。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201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外发布《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涉及126万个事业单位、3000多万名正式职工、900万名离退休人员的改革大幕拉开。

  行政法规清理工作陆续完成。从2010年初开始,国务院对现行的691件行政法规开展全面清理。各地、各部门共明令废止或宣布失效规章1525件,占现行有效规章总数的12.4%;共修改规章1449件,占现行有效规章总数的11.8%。

  行政立法逐步完善。2010年,国家赔偿法修改,进一步保障公民权益;201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行政强制法,自此,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立法三部曲”(包括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收官。

  推行政务公开

  “公开权力,我也公开了我自己……这种限制好,能规范你的行为,从而使决策更科学,这也是遏制腐败的重要举措。”日前,十八大代表、北京市西城区区委书记王宁表示。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走上法治化、常态化轨道。2008年5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信息公开法制化;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强调,要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

  2010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创新政务公开方式,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这一年,国家广电总局逐步推行网上电子审批、“一个窗口对外”和“一站式”服务。

  从中央到地方,“三公经费”的公开逐步在民意中启动。2012年,92家中央部门公开晒“三公经费”细账。国务院明确要求:省级政府在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

  网络问政蓬勃兴起。“网络时代来了,你不能抵触,不能不去学习,更不能反感。”十八大代表、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表示。据悉,截至2011年11月初,新浪的政府机构、官员个人微博近1.9万个;腾讯的此类微博有1.8万余个。

  “阳光是黑暗的天敌,公开是腐败的克星”。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将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

  对权力监督问责

  11月9日,中组部副部长王京清在十八大记者会上表示,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给予66.8万余人党纪政纪处分。

  “在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时,政府工作人员首先要带头遵守法律,而不是单纯强调让群众守法。”十八大代表、北京律师佟丽华告诉记者。

  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这些要求被逐一落实。

  ——2008年,国务院在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方面作出表率。2008年6月,为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了有关中央预算调整的专题工作报告。

  ——2009年,中央纪委监察部统一开通全国纪检监察举报网站。

  ——2010年2月,国务院修订了《审计法实施条例》,增加了财政资金运用跟踪审计范围和专项审计调查范围;6月,新修改的行政监察法扩大了监察对象的范围,将政府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纳入监察范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对因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导致重大责任事故等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直至行政首长的责任。

  ——2011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将“严格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列入十二五期间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范围。

  ——2012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其中,网络监督“颇具威力”。

  “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五年来一以贯之。11月8日,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邱春艳 郑赫南)

【编辑:陈杰】

>国内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